[转】我是一个11岁孩子的家长,想谈一下对奥数的看法
(2009-08-10 21:59:15)
标签:
教育考研奥数名校家长中国成都 |
我是一个11岁孩子的家长,想谈一下对奥数的看法:
一、我对孩子学奥数的亲身感受
1、
学习奥数的初衷: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升入名牌中学的敲门砖。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又在一家国有500强工作,但是没
有政府机关、大型国企等对子女入学的照顾,没有社会关系,我的孩子从读幼儿园开始就是通过缴纳建校费入学的,幼儿园4000,小学20000。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吗,还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但是初中阶段就不可能交钱就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好学校(当然一部分有关系的人小孩成绩不好也能进好学校)。我家的孩子呢,进了一所校风很好的二类重点小学,学校很好,老师很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得很好,在教师的灌输下,孩子很早就向往7中这个学校,崇拜自己那些在7中都是年级前茅的学长们。当然,看到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我们做家长的除了高兴,就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她为了达成愿望付出有计划的努力。我们家没有社会关系可以让孩子轻松读名校,也从没打算过让孩子不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而跨出自己人生的初步,所以自孩子三年级开始,我们家就为她规划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一、努力学好语文、数学、英语,通过升学测试考入名校重点班,最好取得奖学金;二、高中毕业读国内一流大学,或出国留学(前提是取得全额奖学金)。在这种目标下,我的孩子参加了作文、奥数、英语业余培训,同时坚持了绘画、钢琴两样业余学习。
2、
真正学习奥数之后的另外一种体会
孩子学习奥数有二段经历:一阶段是3-4年级在自己班上数学
老师处,学习状况是轻松、无压力、无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优秀,主要形成原因是:难度低、竞争不强;二阶段是在外面金牌教练处学习,学习状况是兴趣浓厚、学习有动力,学习成绩是从刚到外面考试的时候的中下水平逐渐升为优秀水平,主要形成原因是:竞争对手多,教学质量好,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
孩子学习奥数三年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辛勤教育,在五年级下期的确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包括奥、华赛获奖。但是真正更让我欣喜的是我感觉到她除了成绩以外的收获:(1)学习方法的收获。一个好的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会教给你好的学习方法,有些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和习惯,有些是他的学生的好的方法,比如:预习方法、概念和要点的把握、解题方法、解题规范、复习技巧以及理解问题的多面技巧,好的老师不一定胜在他有多高的数学造诣,在于他对孩子的调教。学习方法是相通的,我认为经过这样的老师长期的指点下,孩子学习其他学科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我的孩子在语文、英语的学习上都是比较拔尖的)(2)吃苦、忍耐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奥数的过程的确是非常艰辛,孩子要每天要坚持做题,定期承受班级PK 的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适应了这种紧张的状态,领略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嘲笑那些不是凭真实成绩进名牌初中只有当差生的“子弟”,为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而感到骄傲,我想“凭自己的本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这对她将来的人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让孩子学奥数的决策是非常正确。
二、我对奥数学习的看法
1、奥数是只适合部分孩子的一门课。
2、奥数学习一定要分清学习的目的。(1)一定程度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让他能轻松通过课本的学习;(2)参加竞赛,锻炼思维,挖掘和发挥数学潜力。
3、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
4、奥数学习需要家长的必要辅导。(是在孩子比较困难时能够助他一臂之力,那种短期的帮助)
第一种学习目的是针对那种没有奥数天赋的孩子。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普遍情况是:许多家长不管孩子的喜好,不管孩子的状况,赶时髦,攀比,追风学习。
三、对奥数是否作为名校招生的考试内容的意见
1、我认为这条首先应该是由教育权威发表意见,包括:北大、清华、7中、嘉祥、成外、实外的专家,教育界的人有多年的教育经验,怎样出题选人,他们比外行都有经验,他们既不会拍脑壳想出来,也不会与小学老师连锁经营、串通分钱。
2、名校招生也会选艺体生、特长生,社会上各种考级培训、语文培训、英语培训都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取缔、去规范?
四、对奥数深恶痛绝之人的心理分析
1、心痛孩子学习受累。
学习历来都是一件走独木桥的事情,愉快的学习方式是很多家长向往,但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除非你不在乎他读什么学校,只要愉快的度过学习生活就可以了,现在国家也的确提供了九年义务教育,孩子都是有书读的。可是,偏偏一些家长又想不吃苦,又想读好学校,天下哪有这样的馅饼,你说你的孩子如何优秀,但就是没有学奥数被PK掉了,因此奥数多么害人云云。试问,好的学校选择优生是天经地义,可是优生如此之多,怎样择优?就靠学校的普及教育知识吗,结果是否定的,同样优秀的孩子太多了,那又怎样优中选优呢,名校自有他们的办法。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名校校长每年都为招生而头痛,一部分名额给了关系户,一部分名额给了摇号,而真正学校依靠出成绩的一批优生是学校最重视的,名额是有限的,而学校又想找到真正的“宝贝”,因此校长就每天拿着学生的资料掂量,生怕招到一个歪货,浪费珍贵的名额。
2、孩子学不好为之痛恨。
有些孩子一直在学奥数,可就是不痛不痒,学不好。这样的家长应该是先检查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再看老师的教学有没有问题、适不适合你的孩子,再对你的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作出判断。条条道路通罗马,可以培养孩子其他的爱好,也可以调整心态,定下正确的学习奥数的目标——学好自己学校数学课的一般补充。
五、目前校外奥数班的弊端
有些学校学生层次分得很粗,一个班60多人,教师水平也不高,一节课能讲的内容分成两节来讲,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疯狂挣钱的嫌疑。本来是市场规律来对教师资源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确实太多,需求如此旺盛,教师资源有限,很多不具备奥数教授能力的数学教师都在自己的班上开班上课,都有生源。
六、建议
1、中国的教育体制历来就存在诸多问题,“应试”是中国教育最著名的特色,而非一个“奥数”疯狂就是罪魁祸首,也非“一刀切”所谓整治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解决办法,可以看一下北京的“奥数”有多少?武汉的“奥数”在全国有多牛?日、韩、香港的补习学校有多么发达?整治“奥数”不能简单粗暴,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一学习现象,名校招生出题内容出现“奥数”题有他们的道理,出台政策的人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要不就给出人家一个“优中选优”的办法,试问政府公务员考试都要过五关斩六将,你总要允许人家选优吧(要不咋叫名校,没有优生那就关门算了)。
2、“奥数”培训班确实需要整治,一个是师资必须要认证;二是收费标准要限定。还是希望能够给那些喜欢学习奥数的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其实,办班最厉害的是成都市少年宫,各种培训班多之又多,收费昂贵、品种繁多,但是它占用的建筑应该是国家资源,办班应该是非赢利性的,既然叫成都市少年宫,为什么不能免费为各类人才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呢?建议在关闭业余“奥数”培训班后,在成都市少年宫专门为本市“奥数”人才办免费培训班,可以通过全市考试进行招生,届时代表本市参加全国比赛,为成都争光,目的光荣,动机纯洁,没有金钱等污浊之气!
一、我对孩子学奥数的亲身感受
1、
学习奥数的初衷: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升入名牌中学的敲门砖。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又在一家国有500强工作,但是没
有政府机关、大型国企等对子女入学的照顾,没有社会关系,我的孩子从读幼儿园开始就是通过缴纳建校费入学的,幼儿园4000,小学20000。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吗,还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但是初中阶段就不可能交钱就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好学校(当然一部分有关系的人小孩成绩不好也能进好学校)。我家的孩子呢,进了一所校风很好的二类重点小学,学校很好,老师很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得很好,在教师的灌输下,孩子很早就向往7中这个学校,崇拜自己那些在7中都是年级前茅的学长们。当然,看到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我们做家长的除了高兴,就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她为了达成愿望付出有计划的努力。我们家没有社会关系可以让孩子轻松读名校,也从没打算过让孩子不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而跨出自己人生的初步,所以自孩子三年级开始,我们家就为她规划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一、努力学好语文、数学、英语,通过升学测试考入名校重点班,最好取得奖学金;二、高中毕业读国内一流大学,或出国留学(前提是取得全额奖学金)。在这种目标下,我的孩子参加了作文、奥数、英语业余培训,同时坚持了绘画、钢琴两样业余学习。
2、
真正学习奥数之后的另外一种体会
孩子学习奥数有二段经历:一阶段是3-4年级在自己班上数学
老师处,学习状况是轻松、无压力、无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优秀,主要形成原因是:难度低、竞争不强;二阶段是在外面金牌教练处学习,学习状况是兴趣浓厚、学习有动力,学习成绩是从刚到外面考试的时候的中下水平逐渐升为优秀水平,主要形成原因是:竞争对手多,教学质量好,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
孩子学习奥数三年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辛勤教育,在五年级下期的确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包括奥、华赛获奖。但是真正更让我欣喜的是我感觉到她除了成绩以外的收获:(1)学习方法的收获。一个好的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会教给你好的学习方法,有些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和习惯,有些是他的学生的好的方法,比如:预习方法、概念和要点的把握、解题方法、解题规范、复习技巧以及理解问题的多面技巧,好的老师不一定胜在他有多高的数学造诣,在于他对孩子的调教。学习方法是相通的,我认为经过这样的老师长期的指点下,孩子学习其他学科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我的孩子在语文、英语的学习上都是比较拔尖的)(2)吃苦、忍耐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奥数的过程的确是非常艰辛,孩子要每天要坚持做题,定期承受班级PK 的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适应了这种紧张的状态,领略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嘲笑那些不是凭真实成绩进名牌初中只有当差生的“子弟”,为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而感到骄傲,我想“凭自己的本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这对她将来的人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让孩子学奥数的决策是非常正确。
二、我对奥数学习的看法
1、奥数是只适合部分孩子的一门课。
2、奥数学习一定要分清学习的目的。(1)一定程度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让他能轻松通过课本的学习;(2)参加竞赛,锻炼思维,挖掘和发挥数学潜力。
3、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
4、奥数学习需要家长的必要辅导。(是在孩子比较困难时能够助他一臂之力,那种短期的帮助)
第一种学习目的是针对那种没有奥数天赋的孩子。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普遍情况是:许多家长不管孩子的喜好,不管孩子的状况,赶时髦,攀比,追风学习。
三、对奥数是否作为名校招生的考试内容的意见
1、我认为这条首先应该是由教育权威发表意见,包括:北大、清华、7中、嘉祥、成外、实外的专家,教育界的人有多年的教育经验,怎样出题选人,他们比外行都有经验,他们既不会拍脑壳想出来,也不会与小学老师连锁经营、串通分钱。
2、名校招生也会选艺体生、特长生,社会上各种考级培训、语文培训、英语培训都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取缔、去规范?
四、对奥数深恶痛绝之人的心理分析
1、心痛孩子学习受累。
学习历来都是一件走独木桥的事情,愉快的学习方式是很多家长向往,但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除非你不在乎他读什么学校,只要愉快的度过学习生活就可以了,现在国家也的确提供了九年义务教育,孩子都是有书读的。可是,偏偏一些家长又想不吃苦,又想读好学校,天下哪有这样的馅饼,你说你的孩子如何优秀,但就是没有学奥数被PK掉了,因此奥数多么害人云云。试问,好的学校选择优生是天经地义,可是优生如此之多,怎样择优?就靠学校的普及教育知识吗,结果是否定的,同样优秀的孩子太多了,那又怎样优中选优呢,名校自有他们的办法。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名校校长每年都为招生而头痛,一部分名额给了关系户,一部分名额给了摇号,而真正学校依靠出成绩的一批优生是学校最重视的,名额是有限的,而学校又想找到真正的“宝贝”,因此校长就每天拿着学生的资料掂量,生怕招到一个歪货,浪费珍贵的名额。
2、孩子学不好为之痛恨。
有些孩子一直在学奥数,可就是不痛不痒,学不好。这样的家长应该是先检查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再看老师的教学有没有问题、适不适合你的孩子,再对你的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作出判断。条条道路通罗马,可以培养孩子其他的爱好,也可以调整心态,定下正确的学习奥数的目标——学好自己学校数学课的一般补充。
五、目前校外奥数班的弊端
有些学校学生层次分得很粗,一个班60多人,教师水平也不高,一节课能讲的内容分成两节来讲,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疯狂挣钱的嫌疑。本来是市场规律来对教师资源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确实太多,需求如此旺盛,教师资源有限,很多不具备奥数教授能力的数学教师都在自己的班上开班上课,都有生源。
六、建议
1、中国的教育体制历来就存在诸多问题,“应试”是中国教育最著名的特色,而非一个“奥数”疯狂就是罪魁祸首,也非“一刀切”所谓整治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解决办法,可以看一下北京的“奥数”有多少?武汉的“奥数”在全国有多牛?日、韩、香港的补习学校有多么发达?整治“奥数”不能简单粗暴,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一学习现象,名校招生出题内容出现“奥数”题有他们的道理,出台政策的人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要不就给出人家一个“优中选优”的办法,试问政府公务员考试都要过五关斩六将,你总要允许人家选优吧(要不咋叫名校,没有优生那就关门算了)。
2、“奥数”培训班确实需要整治,一个是师资必须要认证;二是收费标准要限定。还是希望能够给那些喜欢学习奥数的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其实,办班最厉害的是成都市少年宫,各种培训班多之又多,收费昂贵、品种繁多,但是它占用的建筑应该是国家资源,办班应该是非赢利性的,既然叫成都市少年宫,为什么不能免费为各类人才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呢?建议在关闭业余“奥数”培训班后,在成都市少年宫专门为本市“奥数”人才办免费培训班,可以通过全市考试进行招生,届时代表本市参加全国比赛,为成都争光,目的光荣,动机纯洁,没有金钱等污浊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