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你好,我文轩。
今天是腊八节,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大约在2500多年前,人类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至此开启了他49年不间断的弘法利生的生涯。直至生命的最终,不曾停歇。
离家修行求道,佛陀19岁。悟道那一年,佛陀30岁。佛陀80岁涅槃,讲法49年。临走时,告诉众弟子,自己未曾说过一法,也无法可说。后世弟子,记录其言行,结集成佛经,供大众学习,觉悟。大约相同的时代,中国也有一位圣人,孔子。15岁开始学习,求道,30岁悟道,传道授业43年。终其一生,不曾停歇。其学生,记录孔子短暂一生的言行,结集成四书之一《论语》,指导炎黄子孙学习,工作,生活。
孔子是一位圣人,佛陀也是一位圣人。孔子是一位教育家,佛陀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们都在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孜孜不倦,循循善诱,谆谆教导,默默探索,精进不怠,亲身践行。他们给我们的后人走出一条成长的,觉悟的,幸福的路。为我们的后人,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短暂的生命的这个旅途上,点亮了一盏灯。旷古的黑暗,因为他们的出现,亮了。没有了恐惧,获得了安全。感谢他们。
今天是佛陀的成道日。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他们悟了什么呢?我试着来简单的说明下。
佛陀19岁出家修行,发誓要找到解脱生死的方法。12年的苦修,并非让他真正的找到终极的答案。所以,在其30岁的时候,下了山,舍弃了苦修的方法,接受了牧羊女的牛奶,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盘腿而坐,并定下誓言,若不悟道,不起此坐。在第七天的早上,睹明星而悟道。悟道了什么呢?
佛经是这样记载的。“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
也就是,佛陀悟道的是智慧,自性智慧,一切智慧,没有任何障碍的,无所不通的智慧。那么智慧是什么呢?明白人生真相,通达宇宙真理;能出世,能入世;能精神,能物质,合为一体,心物一元。无妄想,无分别,无执着。这个很难用言语表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了,就是道了。道了,也就到了。
佛陀悟道之后,做什么事呢?也就是说他悟到了那个道了,就此走了吗?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后来在帝释天帝的劝说下,就留在了人间,并把他所悟道的要透过其言行教授给众生。故而,佛陀发大愿,普度众生。(又如孔子,立志教化万民。)他找到了解脱生死的法门,找到了幸福的方法,就是智慧。而智慧,每个人都具足,只是因为妄想,颠倒,执着等给遮蔽了,不能发挥其作用,不能显示其功效,亦不能让我们脱离烦恼,了生脱死。
所以佛陀又说:“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很简单吧。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佛陀要把这样的一种现象,道理,规律,告知大家。使众生远离颠倒梦想,证得菩提智慧,最终于自身中获得智慧,并且成圣成佛。我佛慈悲啊,发如此大愿,终其一生,亦是生生世世,度化众生,真乃我辈学习,跟随,奉行之榜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其实,道理很简单。佛陀悟道了。他把他如何悟道的方法,告诉我们,这就是佛陀的教育嘛,也就是佛教。孔子,也是如此。他悟道了,他告诉我们怎么去做,能够向他一样悟道。古圣先贤,都是这么做的。
我今年30岁,我悟道了吗?可能还没有。不过,我有责任,有义务,把佛陀,把孔子,把古圣先贤的悟道的方法,通过我这么一个小通道,告知大家,更是提醒自己。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就是悟道。悟道而来,并觉悟众生。
所以说,佛陀,悟道了什么?悟道了,如何去行道!因为行道,才能成道。悟道,行道,成道,三位一体。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就此有感而发。也是促使我要精进不怠,勇猛前行,悟道生命,度化众生。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