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加州信札
李兄:
想必你也听说了,最近原油的价格疯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石油期货价格已经连创了数个新高,今天又突破了104美元一桶,已经超过经价格调整后的历史最高点。面对高企的油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为什么石油越来越贵?
简单的问题,通常有复杂的答案。影响油价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基本和非基本两类。前者是指供给和需求这样的老生常谈。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油国的地区局势,欧佩克的产量,等等。非基本的因素则更多,比如最近经常提到的美元汇率,炒作者的推动,等等。
先说说非基本因素,从美元开始。众所周知,石油是国际商品,石油的交易因此需要用美元这个国际货币。
近段时间,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连创新低。石油生产国在卖掉石油,把美元收入转换为本国货币以后,发现收入反而越来越少了。因此伊朗总统才会说:我们卖掉的是实打实的石油,收回的却是美元"一张废纸"。为了保住收入,石油生产国就必须提高石油的价格。
对于石油购买者,比如欧元区国家,虽然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在上涨,但是因为欧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用欧元去买石油就没那么贵。这些持其他货币的购买者,因此也就有了底气继续加价。这和美元贬值后,来美国旅游的欧洲人越来越多是同一个道理。
对美元更加敏感的期货是黄金。同样以美元计价,黄金的价格变化和美元的汇率有着几乎一致的关系:美元越跌,黄金越涨。
现在说说炒作。来自美国期货监管机构的记录可以很明显地证明,在过去的几个月,每次Nymex的石油期货价格高涨,总是伴随着炒作者的增加,而每次价格的下跌,总可以见到炒作者的减少。
所谓的炒作者,这里定义为那些不需要用到石油的买家。比如炼油厂就不是炒作者,风险基金就是炒作者。
石油期货开始在Nymex交易是在1983年。在此之前,很少有炒家囤积石油,因为炒作的成本太高,要有专门的油车运输,要有专门的地方囤积(除非炒家的后院足够大,不然要租用昂贵的石油储存罐)。由于炒作者少,石油价格也就比较稳定。期货开始交易以后,石油炒作就变成了一纸交易,石油价格的波动也就越来越大。这又是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增加市场不稳定性的好例子。
自从次按危机以来,各大基金纷纷在债市和股市上折手,环顾四周,实在找不到好的地方投资,看来看去只有能源市场了,于是进入Nymex期货市场的炒家越来越多,这个从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的记录就能看清楚。
这里需要附带说一下,Nymex期货价格虽然被所有媒体所报道,但它只是石油价格的一种。所谓"国际油价",其实有一百多种。石油的质量和种类多种多样,交易方式也各自不同,价格也就各不相同。Nymex上交易的,是一种质量较高的简称为WTI的石油,而且是期货交易而不是现货。Nymex油价是其他石油价格的一个指标,而其他石油价格一般总低于Nymex价格。比如,埃克森美孚从沙特阿拉伯买石油,不会跑到Nymex去买,而是和沙特的供应商签订一个长期合同,合同的价格也不会像Nymex上的价格那么高。
埃克森的CEO莱克斯·蒂勒森
(Rex
Tillerson)今天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Nymex上的油价已经超过100美元,但是埃克森的所有石油买卖,还没有超过100美元一桶的。蒂勒森还指出,最近的油价上涨是由于美元的下跌和炒家的增加。
因此,如果你想转而去开炼油厂,最好打个电话到沙特阿拉伯问问多少钱可以买到他们的石油。可以保证的是,肯定不会超过100美元一桶。
非基本因素就说到这里,现在来说说供给。提到供给,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欧佩克。这个成立不到50年的卡特尔组织,占据了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十分之四,单单一个沙特阿拉伯,就占据了全球八分之一左右的产量。
说到沙特,又想岔开去说一段轶事。七十多年前,沙特国王本来是想在沙漠中找水源,结果发现了石油。沙特的油田开发,参与者之一是当时的加州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也就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在被迫拆分以后的处于加州的部分,现在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Chevron
)。沙特和美国联手成立的公司,名字简称为Aramco。全名更有意思,叫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mpany),和汇丰银行(HSBC)的全名(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异曲同工。
可见沙特的石油开发和美国有莫大关系。可是沙特后来把美国人甩了,石油资源收归国有,Aramco也就成了国有企业。一般人都以为,埃克森美孚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其实以石油产量和储存量来计,Aramco才是全球最大。有关石油的历史,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有一本比砖头还厚的书,叫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我草草看过一遍,你有兴趣不妨找来读读。
沙特至今依然是欧佩克的领头羊。沙特和美国,一个是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一个是最大消耗国和进口国,两者之间的一举一动耐人寻味。有关于此,前CIA探员Robert
Baer写过几本很好的书,其中一本还被改编成了电影<辛瑞那>(Syriana),盛为精彩,想必你已经看过。
美国在不断催促欧佩克提高产量缓解油价,欧佩克则总是把高油价归结于美元和炒作。在连续的几次会议上,欧佩克都拒绝提升产量。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沙特,大部分的欧佩克(现有13个成员)国家都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剩余产能。
另一个欧佩克成员国是委内瑞拉。你也知道,委内瑞拉最近和美国吵得不可开交。原因还是因为国有化。委内瑞拉想把油田收归国有,那些原本在油田占有股份的外国公司,就必须或者走人,或者变成小股东。埃克森选择了走人,但是因为委内瑞拉愿意支付的赔偿金远远少于埃克森愿意接受的底限,两家就打起了官司。
委内瑞拉态度强硬,埃克森更是毫不让人,通过法庭把委内瑞拉在国外的资产都冻结。这一下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惹怒了,号称要切断对全美国的石油输出。但是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委内瑞拉最后只切断了对埃克森在美的炼油厂的出口(只占对美总出口的很小部分)。
石油几乎是委内瑞拉唯一的出口品,石油出口收入占据该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查韦斯敢说不敢做,也就容易理解了。
石油资源的国际化,造成了能源投资无法在全球自由流通。各大石油生产国,把国际石油公司都赶走了,自己却不在设备和技术上作投资。大部分欧佩克成员国的剩余产能几乎为零,投资的缺乏是很大原因。要知道,全球90%左右的石油储备,都被国家控制,像埃克森、BP这样的能源巨头,只好在世界各地找些边角料来独立开采。
至于全世界的石油储备量,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估测。大致来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全球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备足够支撑人类四十到五十年的石油需求。尚未被探明的储备可能更多。
曾经主管Aramco公司石油储备的Nansen
Saleri周二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把全球石油总储备量(包括将可能探明的储备,以及石岩油等非常规储备)列为12万亿桶到16万亿桶,是目前对以探明储备的普遍估测的十倍。因此Saleri在文章中说,油价远不该超过100美元一桶。
不过他没有说的是,储备再多,也要Aramco肯拿出来给大家用。其实已经有人建议,石油生产国该早早把所有石油开采出来卖掉,然后把所得的收入投资到股市和基金上。油价一年涨50%已经很了不起,基金一年涨50%那就有点稀松平常,可见,虽然目前有大量的资本流入Nymex的石油期货市场,和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投资石油的收益并不算高。
你的朋友 周胜桥
3月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