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财经、股票 |
为何还是这一招?
新闻聚焦: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看到这则消息的朋友一定会很惊讶,不是才刚提的“存款准备金率”吗?怎么又提呢?的确,在7月5日,央行刚上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0.5个基点,此次再调,是比较密集,但这却是真的。今天就此事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距最近一次上调仅一个多月,而这段时间央行所有公开市场操作已经让货币回笼了不少于3000亿了,这是不小的数字,尽管货币的基数很大,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反映了现在银行信贷规模的紧缩以及后续的资金供给,这是应该重视的问题,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CPI指数颇高,并伴着其他的经济指标都在高增长中,那么为什么现在可动用兵的调空手段一再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呢?再此,我们先看看,市场中发生的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直接的后果是控制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压缩了银行资金的调用力度,这是由于此项政策决定的。那现在为何一再的上调呢?我个人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
1、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确实存在很大的一些投资过热的现象,那么要抑制过热,又不要影响发展,那么就控制银行放贷的资金规模,是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此,从银行流出的资金就会大大的减少。
2、那为何采取不加息呢?首先,我们要看看加息的意义在哪里?加息,按说是一个最容易、最明显的调控的信号,但为何不用呢?我个人认为,还是管理层希望通过各种信息透露出,不要抑制消费。加息无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储蓄,降低了消费。而降低消费的最终又会导致购买力下降,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又受到影响,这是管理层不愿看到的。管理层希望是发展的、平衡的、有序的一个经济环境,当然,这是很完美的。所以,没有采取加息的措施。
3、那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意义又能有多大呢?我们看到,至少从我们证券市场中能看到,现在的市场不缺乏资金,民间资本非常之巨,我用了非常之巨这词,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从银行这边流出的资金少了,但是整个市场的资金并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我们看到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低位徘徊,这是不争的事实,美联储已经停止加息的步伐,后期,我国的外汇储备还将不断的扩大,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的外汇,逐步的影响国内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发展,如此,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对整个市场的人民币供给应该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无奈举措。这是希望通过央行回笼货币来减缓市场资金的狂热供给。
4、现在我们再看看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对证券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看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5、对股市又有何影响呢?可以客观的说,有影响,而且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小。
其二、由于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而在股市走到相对高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显效或进一步调控的这个层面上来说,投资者也不太敢于到二级企业市场中来搏,不管搏的是傻还是智,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场外观望的气氛会越发的浓些。
其三、就现在的证券市场而言,管理层似乎更希望看到的是发行发行再发行,如此既减轻了银行的压力,又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后市场资金的供求矛盾,所以,我们看到近期市场中没有什么大的利好,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导向,那是因为,管理层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发行发行再发行上了。只要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足够吸引资金加盟,足够将发行规模和发行任务完成就是正确的工作态度,就是完备的工作方式。其他的放在后面,再说啦,今年也经过了一轮井喷式的红五月,更何况股权分置改革也已经超过80%的市值,更何况这剩下的20%中还有中石化600028这样的大块头呢,刨去中石化600028所占的10%的市值,那就可以骄傲的说,股权分置改革圆满结束了呀。所以,对于现在的市场,应该说重点是在发行上,我们看清楚了这一点,就好办了。
现在,我们把这一系列调控措施梳理完整,那就是:国家要调控,但是又不想降低消费;又想发展企业,又怕外汇储备过大对人民币冲击太强;想把上市公司推到证券市场自由发展,却没有配套的措施或者行之有效的利好举措。
那么,这样的市场中,作为投资者如何办呢?我个人认为,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首先,消费零售业应该是没有受到影响的。二呢,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还是有吸引力的,当然,这是对于那些商业用地或者土地已经很有规模的才有利,对房地产要辩证的去看,不是一概而论的。再次,对于有实在支撑的或者国家保护的支持的公司可以盯紧点。其他我也就看不出有些什么值得去深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