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财经、股票 |
每股收益代表业绩吗?
谈起业绩,许多人可以列出一系列指标来说明,其中每股收益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了,你想呀,业绩不就是利润,不就是平均到每份额股票的收益吗?
但是,同样业务下,业绩是可以随做涨者的需要而发生变动的!业绩好并不代表公司的财务状况好,甚至不能说明公司的稳定,公司在业绩好的情况下同样会破产!业绩不能代表股东的利益得到保护,所以更不能表示公司股票的上涨!
1、业绩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动?
方法是很多的,我这里不教大家那些变动的方法,我只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显然业绩可以简单表示为收入减成本费用。
先看成本的记账,如果一个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生了成本的支出,当然就是应该记录在案的了,但成本的发生可能需要分摊,可能需要折旧,可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按时间进行记录,所有这些都是人为的规定,既然是人为的规定就可以因人而变动。譬如,一笔已经发生的生产成本,若需要它不记入本期,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该成本的完工产品当作未完工产品,作为在产品看待,从而没有记入,注意这一点都不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产品的完成到产品的销售,中间可能会有很长的时间的。更不要说记涨方法的改变所带来的成本的变化了;
再看收入明明收入已经发生,但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将收入的时间推后,也可以提前,尽管收入的确认是有规则的,但因为规则是人定的,所以可以被变化,一旦收入被提前或者被推后,你想,业绩还能说明问题吗?
有人可某公司去年的业绩还有每股0。1元,今年却大亏0。6元/股,是公司的业绩大幅度下滑吗?也许是的,但也完全可能是公司的财务手段造成的,譬如今年它将公司过去已经确认的销售收入带来的应收款项,确定为坏账,这一下子将公司的成本费用增加了很多,所以大幅度亏损了。
特别要注意,这样的一些做法,并不明显违法甚至都不违规。
2、业绩不代表公司财务状况?
简单的道理就是,业绩是记账的结果,而公司财务状况是实际的反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公司当年销售了产品1亿元,这表示公司的产品被买家买去了,但并不表示公司得利了,因为只要买家按照合同承诺购买,在产品发给对方之后,就可以确认为公司的收入,也就可以计算利润去了,但是可能对方只是拿了货而未付款,在本公司的账上是应收账款(顺便说,这时候该项目是公司的资产,也最终表现为公司每股净资产,所以每股净资产也并不能代表公司的状况就一定好),所以一个公司可能业绩非常好,但却没有一点流动资金,一个资产流动性很差的公司。一旦出现了资金的点点问题,都可能给公司带来只至破产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说明公司财务状况的原因。
3、也就是股东的利益?
表面看起来,业绩是公司股东利益的体现,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你想,如果一家公司的业绩不断增长,但它就是不分红,公司的股票价格也没有增长,作为公司的股东,你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一个虚的东西!
你可能会说,只要业绩增长,不分红公司的股票价格也能增长,这样在市场买卖股票就能够挣钱,荒谬的理论!只要这样去想就行了,一个公司不分红,那么公司的业绩增长就会带来公司的股票价格增长,好,那我们都不要卖这个公司的股票,等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就行了,那么怎么成交?没有成交,价格怎么上涨?
事实上,国外一个很少分红的公司的股票价格是不可能上涨的!
那么分红行不行呢?在国外行,在中国不行!为什么?你想,如果一个公司每年都分给你0。3元/股的红利,这多好呀,但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20元,你就只相当于获得年收益1。5%,比银行利息还低,要知道分红0。3元至少该公司的业绩是0。353元/股。另一方面,当初原始股东中的流通股东投入到公司的资金是5元/股(发行价),而非流通的大股东是按照1元/股投入获得股份的,现在不断地分红,你和非流通股东获得的收益率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分红越多,流动股东越亏,现在的许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大股东)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不断掏空了上市公司!
种种,不能一一去谈,总之,在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选择什么业绩股票,并希望长期持有是非常可笑的事情,没有一个健康的市场,真正想做好公司的公司就不能生存,这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个原理:劣币驱逐良币!而看一个市场是否正在走向了成熟,就是看政府对市场的做法,是制定规则,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还是直接参与市场,通过参与改变市场?后者不可能走向成熟,现在的股改不就是后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