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小店里的故事

标签:
鼓浪屿小店故事人文关怀旅游 |
分类: 随笔-散文 |
鼓浪屿的小巷里隐藏着很多小店,最早的时候,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等有了一定的本钱了,再找个小巷开个店铺,几年下来,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回头客,客人之间相互介绍,汇声汇色地描绘着已经有着悠久历史的故事,故事便流传开来,幕名而来的人自然众多。品牌的传播在一些小店铺和小摊点朴实地演绎着。
一夜之间,鼓浪屿的鱼丸店开满整个岛,走几步便能见着一家,招牌大多写着正宗或者老牌鼓浪屿鱼丸店。这源于龙头路这家老牌鱼丸店。店面不大,看上去有些破旧,但来这里吃鱼丸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鱼丸是正宗用鱼做成的,不像其他地方的鱼丸,多少会加点面粉。鱼丸分两种,包肉和不包肉的,口感都很好,客人一般都只点一份鱼丸,大份的十块,小份的五块。因为只卖鱼丸汤,旁边的店铺很配合地做一些海砺煎麻辣烫油炸食品之类的。不管什么时候,龙头路的这家店铺都是人来人往,桌子摆在外面把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拥挤。
坐着路边吃小摊,听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老厦门的味道从小巷子慢慢地流淌出来。
叶家的两个兄弟前些年闹过矛盾,所以在中山路工行的旁边,也可以看到挂着叶氏麻糍的招牌摊。叶氏麻糍的名声还是鼓浪屿街边的这个小摊。据说这是岛上唯一可以占道经营的小摊,因为他的名气。麻糍一块钱一个,排队才能买得到,摊主边做麻糍边收钱,有一双专门的筷子用来夹客人递过来的钱。
几十年来,叶家的几代人一直坚守着这样的小摊,做着鸡蛋大小黑白分明的麻糍,把一个小小的麻糍摊弄成了“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点”,并演化成“鼓浪屿的一道风景线”。
离麻糍摊不远的地方便是另一家同样声名远扬的小店铺黄金香肉松店。这家店历史悠久,清朝年间东山人黄知江带着自家做的肉脯沿途叫卖,听说厦门港口繁荣,便来厦门经营开店,生意红火,远销到东南亚一带。抗战期间厦门沦陷,黄家把店铺搬到了鼓浪屿的龙头路,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几平方的小店铺。
小店历来的传统就是会向过往的游客免费发肉脯品尝,因为味道的独特,尝过的人都会随手带上几袋回去,这种方式让这家小店也是人潮如流,当然,这只是一种方式,黄金香肉松店的出名最重要的还是其质量和口感被认可。
张三疯奶茶铺,是这两年鼓浪屿上的后起之秀了。
张三疯很容易让人想起武侠小说里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让人很容易就记住了名字。不过,这个张三疯是一只猫的名字,一只生活在鼓浪屿上的小猫。张三疯原来是一只流浪猫,被岛上的娜雅家庭旅馆收留后,逐渐成为旅馆的招牌。许多天南海北来的客人来到小岛上,不忘特意去看它一眼。善于经营的旅馆主不断从它的身上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张三疯为名的奶茶铺便在鼓浪屿的街心花园处开张了。
关于张三疯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大多是背包族的口头流传。据说有一天,张三疯和邻居的小猫好上了,俩猫决定私奔,历经千辛万苦,走街串巷,好不容易到达轮渡码头,结果望洋兴叹,对岸的璀璨灯火花花世界不属于自己,于是私奔行动宣告失败。
鼓浪屿上其实还有很多名气的小店,或破旧却历史久远,或新颖而创意无限。这座小岛的特色不仅仅在这些老建筑,无机动车,景点众多,风景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岛上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