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巷城隍庙

(2009-02-09 00:53:24)
标签:

摄影

厦门

马巷

城隍庙

历史

古镇

杂谈

分类: 摄影-游记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城隍庙

 

马巷镇热闹的街道,远远便望见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四根立柱矗立将牌楼分隔成三间,顶端覆罩着绿瓦顶,飞檐高翘,华美异常,这就是所谓的“三间四柱三楼”石牌坊。石牌坊雄踞于十字巷口,横跨过热闹街衢,骄傲地向穿行的人们展示着昔日的风采。

 

石碑坊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找的马巷城隍庙就在不远的前方了,于是我们加快了步伐,再走一百米左右就到了目的地,壮丽轩昂的建筑特色让我们惊叹不已。屋顶龙隐矫健,门楼木雕纤巧,精细奢华,极尽清代建筑之风。巍峨的山门为整块花岗岩石板制成,有石鼓夹柱。庙宇内饰有龙、凤、牡丹等浮雕,两内墙嵌砌有镂空麒麟等神兽浮雕。

 

跨过门槛,转身抬头见门楼内侧上横梁上悬吊一具特制大算盘。经过询问后,才知这大算盘寓意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生前是非善恶功过,并非不报,只是时辰未到。这虽有迷信的成分在里面,但劝告世人弃恶行善的观念却是正确的。前后进之间有六檩卷棚式拜亭连接,一人多高的香炉中,香烟缭绕,扑面的灼热令人颇有些窒息感。

 

城隍庙,旧时凡官署所在地,必定有建,以供地方官祭拜,这在志记中都有明确记载。清代,更通令各府州县厅建坛(或庙),并将祭城隍列为国家相典,岁增春秋二祭,地方官上任后须前往举行就任奉告典礼,而后才视事,称为“城隍斋宿”。拜读了《碑记》后,果然不出所料,此庙宇是马巷建厅置署的标志:早在乾隆三十六年,金门通判胡邦翰呈文报将金门衙署移建马家巷时,就议建城隍庙;至乾隆四十年6月(1775年),万友正任马巷通判,率乡绅倡建城隍庙于马巷孔沟路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温风韶迁建于三乡卧龙边;光绪二十年(1894年),庙宇又加修缮,现今城煌庙即是当年原貌。

 

其实,奉祀城隍在唐宋时已很盛行,许多府州县城都立有城隍庙,并列入祀典。据说,马巷城隍郡主每三年一任,末任城隍爷是温良玉(南京人),每年农历六月初七和十一月十七举行“开天门”春秋祭之日。闽南各地包括金门县的村民,都沿袭旧俗,纷纷来赶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