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学

(2006-05-28 14:06:55)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中游、最高学历中专、以不用读大学为万幸是最好的证据。然而,回头看看走过的36年才发觉,其实我很爱学习,只不过不喜欢别人教,我喜欢自学。

作为70年代罕有的“独生子女”,我却“不幸地”没有享受到任何家庭的纵容,父母因为职业关系没有时间带我,于是从3岁起,我就被送到全托幼儿园,在那里数日子消磨时间,每天都盼着星期六早日到来,总是太阳下山后才看到母亲或父亲的身影,然后星期一清晨又在哭闹中被父母连哄带骗软硬兼施地“押解”回去。

孤独陪伴着我,长大后听说这叫独立。

于是我也就习惯了独来独往,以至成长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学会与人交往,人多的场合总有点不知所措。

更惨的是,从小学开始我因发育早读书期间一直很胖,胖子经常有意无意地被小朋友们冷落,别人没有了小伙伴还能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打闹,我没有,只好自己玩。

由于胖,体育游乐是没戏了,那年代整个中国社会普通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录音机之类,能玩的勉强只有书,我们住在父母单位大院,那里有个小型的单位图书馆,于是我迷上它,一放学就跑那去,在那儿比做作业有趣多了。

文艺团体图书馆基本没有小人书,都是专业书籍,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喜欢看侦探小说,于是我也学着从侦探小说下手,看完整套的《福尔摩斯》,又发掘了更好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古典名著不知道为什么不爱看,记忆中只勉强“翻”完《红楼梦》,就是一看到作诗的片段就翻页那种。

最后迷上了武侠小说,常常打电筒在被窝夜战,把金庸、梁羽生等人的系列都扫荡完了,记得曾经对也爱看武侠小说的外公说:“放心吧,你死了我会烧武侠小说给你的。”

到了读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经常去外婆家住,往往是半个月在那,半个月回家,外婆家在文明路,那里集中了广州当时最大的广州图书馆和中山图书馆,我很喜欢中山图书馆,经常在那里消磨大半天,看的书杂七杂八,到处瞎逛,走到“科学”分类就看“科学”,走到“管理”也顺便“管理”一下,没有明确的目的,更与我的学业无关,上图书馆就是为了“玩”。

很感谢家里一直对我的学业没有任何要求,总是顺其自然,于是我应付学校就采用得过且过的态度,在我眼里,别的同学为了考满分每天放下书包就捧着课本的样子真很“傻”,多几分、几十分又能怎样呢?

现在想来,反而我的图书馆“玩具”为后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没有“老师”逼着我拿起哪本“课本”,当我在茫茫书海中拿起其中一本时候,纯粹是我想“玩”它。

乱七八糟的书看多了,很容易练就了“相书”的本领,翻几页就知道它合不合我意,这本事在我自学“玄学”那八年发挥了极大作用,港台出版这类书数量最多,每找到一本好书都让我“突飞猛进”,但动辄三、两百港币,轻易不能胡乱“投资”。

除此以外,“相书”的规则还能用在“相网”,32岁来美国后才学会上网,然后在网上了解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学会了做网上小贩......

所有这些,从来没有人教我,都是自学回来,别人听了感到很不可思议,我到觉得没啥了不起,这互联网和我一直以来的图书馆“玩具”没有区别,同样是我对什么感兴趣就去“玩”它,好玩就再深入些,唯一不同的是这互联网玩具更方便,玩起来更爽!

近日网友聊起整个家庭为自己孩子的“小升初”而烦恼,让我感到很诧异,以前认为高考才是关,没有想到现在竟提前到了小学升初中。

朋友问我是否应该用钱买好学校,我回答:“这要看家庭的财力,不妨可以把费用看作一项投资,把你孩子视为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所需投资占家庭基金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比例投入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回报率预计是多少?”

这比喻看似无理,但我认为,与其把孩子一生希望的重托交给学校及广遭非议的中国教学体系,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培养他(她)的自学功力,只要把学习当成一个乐趣了,他们自己一定会学到老,况且,在全球信息无疆界的今天,知识、新技术的保鲜期已经越来越短,不同于我们的父母祖辈,我们大部分人一生中都要经历多于一个工作岗位的转变,能快速自学主动应变的能力才能让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所以,周六日带孩子上图书馆,让他们培养自己去那里“玩”的习惯,在我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但很不幸,朋友告诉我,北京图书馆“不让小孩”进去。匪夷所思!

更让我吃惊的是,小乖乖说他老家位于吉林一个教育先进县,现在已经升级为县级市,人口一百万,有公众图书馆,却不对外开放!学校图书馆的书只偶尔给学生看,却不允许学生借回家。

再边远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最近SeeSunshine和美国几个华人朋友一道组建了美国密西根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发起“让一个孩子有一本书”的慈善公益活动,希望为贵州威宁特困地区的六所小学捐助图书馆,如果您有兴趣,请点击这个链接。所有筹集到的资金都会在这个网页上登出来。

他们基金会刚刚成立,也希望多认识对国内慈善事业有兴趣或愿意出一份力的朋友,如果你对这个慈善组织有任何建议,请直接在他们论坛发贴。

很庆幸我成长在一个能够在图书馆随便借阅的环境,更感激家里从来不对我的学业及人生道路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给了我最自由自在的幸福童年,人生如此,无悔。

 

延伸阅读:

7岁“男子汉”《整理捐赠的书

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