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帮助别人,拯救自己(二)

(2006-02-17 13:28:18)
来美国几年,感受最深的是这里整个社会都弭漫着一种"哄骗"每一个人参与"施舍"的风气。

在中国,我们崇尚孝道,谁不孝敬父母是被人鄙视的。于是我们读书选科目或学校;就业选单位;结婚选配偶等等一切都要征求父母意见,可见社会舆论的力量。

美国把这种力量用在"哄骗"施舍上。具体表现在:

政府的立法方面:每个人每年捐赠的款项可以扣税。我认识的一个人以前是在“跳蚤”市场摆摊的。几年前退休了,还剩下很多卖不动的货尾。结果他每年都拿一些出来去捐给慈善机构。因为他儿子的收入超过了扣税点,由于是单身,超过部分的所得税税率很高。于是他就用他儿子的名义捐出去,填上高估的金额,只要不是太过分,慈善机构会开出一张“超值”的发票,于是他儿子年底把总收入减去捐赠额,余额不超过要打所得税的线,就不用缴纳所得税了。

这种合法的“避税”方法不是只有我们这种贪小便宜的华人发明的。整个社会都在鼓励你这样做,大企业大把大把的捐,道理也一样。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上市企业在年底财务报表公布时在捐赠那部分是零的,原因很简单,谁敢这样是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的。反正不捐也要缴所得税交出去的,既出之物,在捐赠同时,挣了名誉,做了广告,何乐而不为呢?

刚开始时,我对于这种捐少报多公开秘密没人在意的风气很不理解。美国人一向很古板严谨的,为什么偏偏在这事情上那么大意呢?直到我看一个财经节目,才找到答案。

不同于各种各样的教会、慈善机构整天呼吁人们捐赠,财经节目顾名思义应该是教人理财改善生活的。

有个观众提问,大意是“我是一个低收入者,年底不用交所得税,生活也很困难,可我也想帮帮别人,我应该捐多少钱好呢?像我这种穷人是不是也应该捐赠呢?”

那个主持人(一个全美国著名的财经专家)给了一个令我意外的回答,她说每个人即使再穷都应该想办法帮助别人,金额多少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例如哪怕5块钱是一个你能够每个月负担的数,你就每个月领到工资时第一时间开出那张支票寄出去,不用一次捐一大笔,但最重要的是每个月坚持。原因在于,当你每个月写那张支票的时候,它都提醒你你是幸运的,还有人比你更不幸,于是你就能在心灵上令自己更加强壮,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扰时也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对比那些更不幸的人,这些困惑都只是小问题,于是你就能更冷静处世,你的财务状况也会变得越来越好,你的人生也将一步一步得以改善。

原来美国人是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拯救自己的武器!整个社会都鼓励你施舍,无论贫富贵贱,救助了弱者,也帮助了所有的施于者,通过这种风气,使整个社会更加融洽。所以他们不在意你捐赠时以少报多,只要你有行动,尝到了“甜头”,慢慢地你会不自觉中把这种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人人都乐于助人,当别人碰到困难时,你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如我们后天培养成早上起床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