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之日》赏析

(2008-02-01 23:45:18)
标签:

days

of

heaven

天堂之日

李察基尔

阿尔曼德罗

奥斯卡

影评

文化

分类: 思想点滴
《天堂之日》赏析    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导演、李察·基尔 (Richard Gere)布鲁克·亚当斯 (Brooke Adams)主演的此片曾获最佳摄影金像奖。
 
  《天堂的日子》由长期在法国为特吕弗掌镜的摄影师阿尔曼德罗(Nestor Almendros)拍摄,影片以舒缓的格调、油画式的构图和色调,准确地捕捉了世纪初的美国田园风味。
 
    Ennio Morricone配乐(我在此前的文章里专题介绍过这位著名的音乐大师),并以此获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
 
该片获得的奖项主要有:
  1979年CANNES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及该届金棕榈奖-最佳电影的提名);
  1979年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1978年洛杉矶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摄影奖;
  1978年美国国家评论榜奖-最佳电影奖;
  1978年纽约影评人组织奖-最佳导演奖;
  1979年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家协会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1980年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音乐奖。
   
    这部影片是导演特伦斯·马利克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的故事讲述了20世纪初一对希望改变自己生活的年轻情侣来到南方,而当生活真的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却不知所措的故事。全片叙事基调较为沉郁,故事的发展亦略为平淡,以小女孩琳达作为画外音叙述,贯穿全片。
   
    《天堂之日》的画面是纯美中的极品,每帧构图在油彩浓烈的施展出天堂下生命的印记,入画其中,灵现出叹然沁彻的柔质,婉现的天空,无垠醉心着丝的麦田,波绵捣涌吹抚的麦穗,劳作丰收的喜悦。自然光景的运用在“天堂之日”如同默默绽放的艳朵,悄然声息的来了,余阳斜落送来的霞光摊盈在山丘和麦田间反射出温馨而短促的霞红彤映出灿烂的脸庞。光影中寻找瑕疵或许寻到的唯有近乎的完美。画面在自然光线的覆盖下,毫无雕琢的裸就出心诚的神往,怀抱中自然和人物交融贯透在潺动的画笔间燃放着生命中谦和的质朴。
 
    全片几乎全是外景,而且大多是在所谓“魔术时刻”——即每天在日出前、日落后各半小时左右,天空转为深蓝或红色,但仍可清楚照映出大地上所有景物的轮廓,看起来像是从天空架设灯光,再照到地面的效果,摄影界称之为“魔术时刻”——拍摄,颇收油画与剪影之功效。影片中那晚霞映照下空旷田野里的稻草人、沾满露水的麦穗、晨曦中麦田里劳作的农民、天空中南飞的雁群、乱风吹皱湖面泛起的阵阵涟漪,光与影美不胜收,俯拾皆是,《天堂的日子》成为每个研究电影摄影者必看的影片。
 

    《天堂之日》赏析  《天堂之日》赏析 

    一部优秀的影片并不意味着一部完美的影片。这部影片最为闪光的成就来自于两位大师的音、画贡献,然而对于影片的叙事、情节则缺乏评论。的确在这一点上,《天堂之日》不能算作上乘之作。而我所好奇的影片的名称《Days of Heaven》,为什么没有用Paradise呢?据说Paradise一词来源于圣经,它比heaven更富有感情色彩,也更实在,而heaven是天国、天堂的意思,遥远不可及。这或许为主题定下了基调,比尔和埃比这对情侣对于稳定富足生活的向往,在那个年代和阶层中永远注定将成为无法触摸到的天堂,即使曾经它离得那么近,那么真切。

 

    20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时代,面对庞大而永不疲倦的机器,人的力量如此渺小而随时可以替代,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年轻人,更渴望在漂泊中寻找可以依赖的码头。或许这就是埃比为何一直与比尔流亡的理由,也许是爱,也许是一个肩膀的宽度。而农场主更能够给予她这一切,尽管她不是随意割舍的女人,可是安定的生活,远离的城市喧嚣、机器轰鸣和冰冷的钢铁剥夺一切活的生命的世界,比什么都重要。每天都是天堂,享受日出日落的赐福和风拨弄发丝的气息,还有那四季的更迭,如此普通而美妙的一天,令人奢求的一天,成为埃比的梦。可悲的是藕断丝连的感情和误解猜疑摧毁了近在咫尺的天堂之路。当比尔和农场主都真的去了天堂之后,埃比和琳达各自去走属于自己的通往天堂的逐梦之路。

 

    而片名也没有使用Time,Year之类的其他词汇,只是用Days来表述曾经幸福的时光,或许是因为它太短暂,是那样屈指可数。

 

    影片另一个有趣的线索是——铁路。从芝加哥来到农场是火车,后来总统视察穿越农场也是火车,埃比最后踏上了征兵的列车,琳达沿着铁轨一路走下去。这是那个时代的写照,铁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然而这也象征着另一层寓意:铁轨有时平行,有时交叉,到了一个中转被暂时道卡后,再次延伸,直至它的终点。人生仿佛如此,埃比曾经和比尔平行旅行,在农场主他们发生了交叉,而后又回到一起,最后一个进入终点,另一条混入其他的轨道。

 

   下一个交叉口在哪里,我们又会和谁平行向前,答案就在前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