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吴惠平

(2019-10-21 15:56:25)

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集团第一期微课展评活动有感

吴惠平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网络视频短课形式,因为它短小精悍、知识点集中,既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也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一种很好的视频学习方式。为此,从中央电教馆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微课评比活动,以此推动这种视频教学形式。从集团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微课展评活动看(本文仅就微课录制内容谈谈),微课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从评比中可以看出,有的老师对微课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晰,具体表现为:1、一个微课就是一堂录像课的一部分,仅仅是上课而已;2、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来去匆匆,显得很突然;3、没有围绕一个知识点,看不出什么是重点,师生互动也很耗时;4、选题平淡,并不是课文中的重点与

难点等等。有感而发,也是工作责任使然,本人想就微课制作谈一点管见,以期给老师们一点参考,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什么微课?微课是2012年以来国内兴起的一种视频授课方式,按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网络培训中心的定义:以10—20分钟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引自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那么,为什么在微课制作中一般都是要求在5---10分钟呢,这是因为根据脑科学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而依据教师的教学实践,课堂上使用微课时间3—6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如果视频不是很精彩,人们就会有冗长、厌烦的感觉。

二、微课的格式可以是视频、音频(录音)、ppt、文本等,一般竞赛为了强调视觉、听觉等多种技巧的融合,要求参赛作品为视频(课堂实录)。此处课堂实录是指符合微课要求的课堂教学视频,微课起初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形式,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随着微课的发展,课堂教学式的微课也不断涌现,但优质的微课一定是只用几分钟时间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和阐释,所有相关信息和材料的展示都围绕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内容一般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阐明一个知识点即可,一定不是截取一堂课的一个部分。师生互动也是紧紧围绕知识点,简洁、精炼。

三、微课类型可以分为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对应的微课制作。微课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我们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看了你这节微课后能够获得什么知识,或者有什么启发等,并且这种知识和启发是直接明晰的,学生观看后能够获益本次参评微课作品有的师生互动声音太小,语言含糊不清,当然也谈不上供学生学习了)

四、就教学内容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教学指向明确。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切忌泛泛而谈;学生的互动也应有的放矢,恰到好处;不能漫无中心,想到什么问什么。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心推敲。为此,就微课制作谈谈自己的拙见,不妥之处,尚请大家斧正。

微课制作的要点:

1、选题准确,简明合理。选题无疑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要关注重点、难点,还要新颖、有创见。比如初中语文《驿路梨花处处开》,有的微课着重阐释“梨花”的寓意当然可以,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些老套,难有新意。如果就文章的“悬念”与“误会”来阐发作者的构思技巧,在立意新颖上就胜出一筹。

2、教学内容正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制作技术及语言规范。

这也是一堂视频课的最起码要求。微课虽然简短,也要注意逻辑关系,片头、片尾结构完整。教学步骤科学有序,教师语言要规范,不能让人看了有紊乱的感觉。

3、教学效果明显,充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目标达成度高。

明确用户的主体是学生,结束前要有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配合字幕提示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突出关键字,字幕简洁有实效,让学生易于理解与记忆。

4、一个微课说明一个知识点。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具体多长时间应该视内容而定,有的内容简单,能够控制在3---6分钟更好。只要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不要怕时间短了增添一些可有可无的环节。其实如果我们上课时借用微课素材,超过五分钟就觉得时间很长了。

5、认识到微课程只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所录制的视频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要注意微课程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微课程更要精于课件制作,优质的课件运用在微课之中,有助于对知识的说明,有助于节省时间,使说明的问题更清晰。

6、视频制作方面。微课程制作过程中的图像美化和视频的特技使用要适度,颜色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合适,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突出主题;讲解课程时,保证学生看清楚每一步操作;画面要简洁,不该出现的学生或者老师画面一定要清除;录制的视频后期要保证音频无噪音,视频无跳动。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研究院吴惠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