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全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心得体会
桐城市同安小学
吴义胜
2017年3月14日-3月16日安徽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在蚌埠市举行。我有幸到比赛现场听课、观摩,由衷的感谢领导给我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在桐城市教研室汪桂生老师的带队下,我和吴惠平校长,叶轻风校长一行四人于3月13日到达蚌埠。听课的地点在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三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赛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我的确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由于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我们有选择性的听了总共37节课中的18节课。
每节课都是经过授课老师精心设计,反复锤炼的,因此都非常的精彩,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感触很多,具体如下:
(一)教学理念先进,突出情感目标
要成才先成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第一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在这次比赛中体现的很充分。在这些课堂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得到了情感的培养、思想的教育等。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民主和谐,教师课堂教学富有激情与感染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十分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计新颖,活动贯穿始终
本次参赛的每节课的整体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卞磊老师的《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受到农民在田间地头耕作的辛劳。李琳老师的《家人的爱》通过现场模拟爷爷教孙子走路,以及孩子不让奶奶背书包等情境表演形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家人的爱,并学会换位思考,让情感得以升华。蔡香梅老师的《做个“快乐鸟”》让学生玩游戏传快乐鸟,抽烦恼卡,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忙消除烦恼,撕烦恼卡等活动中,学生个个劲头十足,充分参与,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丁园园老师的《汉子和书的故事》课件制作十分精美,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美的享受,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所提的问题也很恰当到位,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韩金林老师的《新科技,新生活》在课中设计让学生争当小记者,现场采访听课老师和评委的方式,极大地渲染了课堂氛围。
(三)教学流程清晰流畅,教师功底扎实
从上课前的师生互动交流到开始上课,从学习课本内容到设计拓展活动,从创设生活情境到师生模拟表演,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紧紧相扣,教师始终都恰到好处地调控着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也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如方莉老师在上《吃饭有讲究》时给参与现场表演的学生贴奖励贴纸,给回答问题的同学盖奖章。董飞虹老师在上《你棒我也棒》时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奖励卡等,几乎每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各种鼓励和表扬,这些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性,让学生更有动力,让课堂更有活力。
此外,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不仅各位老师的课让我收获良多,专家们的点评和讲座同样让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一)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时间过于陈旧或者不适合于本地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取舍,某些内容可以换成更新,更能联系本地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比如张一玲老师的《水的危机》一课就是如此,课本中的数据还是很多年前的,和现在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照搬照套,另外辽河等河流学生并不了解,不如重点说说蚌埠本地学生所熟悉的淮河更好。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思品课)应该以活动进行教学。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的体验与感悟。
(三)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现场表演,游戏等各种手段教学,但切记这些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舍本逐末,为活动而活动,只有形式没有内涵。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看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和专家,也明白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的钻研和实践,让自己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更好更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