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如何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2019-02-13 15:38:21)

关于如何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味的必要途径和强有力手段。

通过调研,并结合我校实际,形成报告如下:

一、制度建设精细化。

要想将精细化管理全面深入铺开,达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全校一盘棋思维,全面细致地针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凡事有规矩,有指南,避免工作中的盲从和漫无目的。

二、岗位责任精细化。

任何单位的管理,都要注意责任分明,这样才能上下贯通,思路清晰,提升效率。我校从校级领导到中层领导,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处室教师,到学生的班级自治,人人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各项工作均有精细的分工。这样就形成了“谁分管,谁负责”的良性机制,激发全员的责任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各部门密切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安全管理精细化。

   学校的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每位教职员工都有保障学校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1、门卫严格管理,确保师生的安全。

2、领导、班主任随时排查所辖部门及班级的安全隐患。

3、科任教师负责好课堂安全,候课制度坚持经常。

4、领导及处室教师的门卫、车棚值班坚持非常好。

5、经常进班进行管制刀具、烟、手机等违禁物品的检查。

6、教导处教师经常组织安全教育课,发放安全提示的《致家长的一封信》。

7、经常组织逃生演练及法制教育大会等。

我们的将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叫做“无缝隙管理”或“爱心全覆盖”。

四、德育建设精细化。

我校的德育建设可以说形成“体系化、常态化、精品化”,这种精细模式潜移默化的为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一以贯之的校史、“责任成就幸福人生”办学理念、“拼搏进取、立志成才”校训、校徽、校歌的解读和教育

2、 常抓不懈的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各种品德教育的活动。

3、 特色鲜明的升旗仪式班级展示活动。

4、展开系列名著阅读、爱国影片观看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并让学生写读书随笔或观后感,学生提升了文学素养,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5、经常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讲座,结合生活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走向精彩人生”的道理。

6、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爱党教育活动。

7、经常组织法制教育大会和感恩励志讲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知律己,懂感恩,效果极佳。

五、教学管理精细化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更为重要,我校把“强管理,提质量”、“强学风,创佳绩”作为师生共奋进的冲锋号,同时在教学中有精细的管理模式。

1、 年级主管领导及教研组蹲组领导负责制。

2、 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校长、主管校长、年级主任、教务处合作或交叉检查确保各个教学环节不出疏漏。

3、 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外出培训、业务学习、考试组织、学生竞赛活动、师生表彰奖励、教案作业检查、假期学生管理、家校合作等方面均有详细的要求和模式。

4、 关注教师成长:着力打造骨干教师、名师,强力鼓励、支持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我校的名校品位。

六、考核评价精细化

每位师生,在团队中都很关注存在感和价值感,因此对师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激发师生的进取心。

我校既有教学成绩的奖励方案,又有学期末的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细则,通过这些精细的考核,让师生机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七、 创新发展精细化

一个学科,一个班级,一个校园,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收获更大的成绩。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学校在这一板块存在短板,如何谋求我们学校的大发展,不被兄弟学校超越,这是我们今后需要突破的重点工作。

八、 环境创建精细化

1、 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化、精细化,以“责任教育”为主线,以“拼搏进取,立志成才”校训为主导,打造醇厚的书香氛围。

2、 班级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3、 “劳动班”工作模式的探索,运行一学期,消灭卫生死角,提升劳动效率,避免时间浪费,效果较好。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工作进程中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精化、细化”,这样管理才更顺畅,步伐才更坚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新学期寄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