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家庭的女主人

标签:
杂谈 |
丁克家庭的女主人
文/马健老师
丁克是外来词,其原意为“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缩写DINK。尽管丁克家庭已不再象80年代初期那样令人议论纷纷,今天(2012年2月1日),我在google上键入“丁克家庭”,0.26 秒时间约有715,000项符合“丁克家庭”的查询结果,可见社会对于丁克家庭仍然给予强烈的关注。
在人们心目中,丁克家庭一般拥有较好的学历背景,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稳定而较高的收入,他们长期生活在二人世界,放弃生育。在我的大学同学中,程女士就是选择丁克生活的一位。
程女士在某中学任教三年后,辞职去外企工作至今。虽年近不惑,她的相貌、身材丝毫看不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迹象,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我专程到她家中交流丁克家庭生活中的感受、感悟、感慨。
问:90年7月大学毕业后,你在91年初就与初恋师兄结婚了,你是我们年级众多恋爱情侣中仅有的几对走向婚姻的人。十几年来,每每同学聚会,你们总是出双入队、亲密无间,令人羡慕。是否依旧保持着初恋少女的情怀?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2/1/20/22/u54260744_135f8110a94g213.jpg
“哈哈,初恋中少女的娇羞早就体验不到了,结婚后为人妻,要面对现实生活。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不为柴米油盐发愁,可以远离厨房的硝烟,随着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推移,激情不再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家庭生活沉淀下来的是彼此的熟悉,彼此不可分割并融为一体。我们拉着手亦如同左手握右手,心动的感受、渴望的期待、相互依偎并紧紧拥抱已经不存在了,但家中缺了谁,就不方便,不习惯,不安全。这就是一种习惯了。”
问:既然有了不安全感,但你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生育,以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来丰富你的生活,完善你的生命历程,你因何选择丁克生活呢?
“我是北京移民,出生在农村的环境中,家中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90年毕业时分配到中学教书,那时居无定所,工资只有70元,而我还要承担起弟弟读书的费用。那年,老公攻读硕士,他的家庭背景与我差不多,家境也不富裕。我那点儿工资还要划分出一部分用在老公身上。当时完全是因经济的原因,我们决定延缓生育。老公硕士毕业后,为了早日养家,他没再继续读博士,分配到一所大学任教,他的工资收入也很一般。那时,我们各自住单位的集体宿舍。隔周我们才能在一起聚聚,他与一位已婚同事住同室,这个周末我们住,下个周末别人住。当然,想起那时的生活,艰苦中透着甜蜜和幸福,无奈中充满了期盼与激情。93年7月我辞职去外企工作,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收入与压力呈正相关。我们商量有了自己的房子、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经济实力了再生育,给初生的孩子创造一个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条件。而当这一切外在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我的担心又来了,外企的竞争很激烈,如果我休产假,那意味着失去了我的职位和待遇。97年我30岁的时候,我们商量再推五年生育。”
问:你刚才谈到晚育,你这一推就近八年了,从97年以来,你没有合适的机会要孩子么?
“哈,当然有啦”她笑着说。“但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二人世界更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们都从事过教育工作,现在教育孩子不是件小事,新的教育理念不是倡导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么?如果出了教育问题,还不如不生呢。我工作很紧张,哪里有时间关注孩子教育?虽然我老公在高校按说应该轻松些,在那种环境里,不拿个博士还算是知识分子吗?所以他现在一边工作一边读博呢。他也没时间照顾孩子,能把他的学问做好,利于他进一步发展,就已经很不错了。况且二人世界的生活标准已经这样了,如果有了孩子,生活质量就会明显下降。我们还是确保这一方平安幸福吧,哈哈。”
问:你们为了事业,努力地工作学习着,但有没有感觉到没有生育是一种缺憾,家中缺少了孩子会感到寂寞和空旷?
“一个人外出的时候偶尔会有孤独,但我现在有两个儿子啊,他们很听话的,你看。”她指着客厅中其中的一http://18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2/1/20/22/u54260744_135f8118a12g214.jpg条狗说。“巴顿,来给叔叔问个好,亲亲叔叔。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活力,而且在夫妻有矛盾的时候,狗会来安慰我。我与老公发生了争执,我生气了,巴顿就过来亲我,好象在说,“别生气,别生气了”。狗通人性的,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善待你的。在社区里有一大批狗友,相约着一起遛狗、训狗,并不比养一个小孩儿付出的少。我家的厨房不是为我们烧饭用的,每次下厨都是为我的两个儿子做饭,刚刚给它俩炖好了排骨。至于寂寞和空旷的感觉是没有的。我参加了一些社团,经常会有些活动,事情忙不完的。”
问:你把狗当儿子养了,他能跟人一样么?如果你上了年纪,狗是不可能为你端茶倒水,生病时,狗也不可能送你到医院的。
“对,狗不能。但孩子又能送我到医院,为我端茶倒水么?社会的发展,发展得大家越来越忙,照顾老人的时间也被工作剥夺了。包括我们俩在内,一年回去一次,住不了几天就要上班了,陪老人说话的时间都很少,只是找机会打个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即使养孩子,也希望孩子有出息,动不动就往国外送。没出息的孩子,留在身边又有什么用呢?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渐完善,到时候进养老院就一切OK啦,要长远眼光看世界。”
问:社会的发展一定使保障体系完善、科学化,这一点我确信。但你们双方家长、周围的朋友对你们有些非议并产生压力么?
“最初我婆婆催我们生个孩子,趁她年轻把孩子带回老家去,我认为这是万万不可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我反对把孩子像扔包袱一样扔给别人。现在老人带孩子的,有几个不娇惯的?一旦坏习惯养成了,再调整就要下更大力量。我们对老人说,我们有点积蓄再要孩子。她们催了几次,看我们没动静,也就不说了,不在她们身边,知道说也没用。其实,老人只是表达他们的一番心情,希望我们能够更快乐地生活。我们也没想过改变老人的传统观念,老人认为有个孩子才像个家,生育了孩子的女人才是个真正的女人。朋友们只是善意地给一点提示,担心我年龄大了不利于生育,周围的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不会将自己的人生观强加于我。尤其现在人们越来越文明,有理解力、宽容心、隐私权,谁还会在别人生不生孩子上做文章呢。即使有人说什么,不理这些话也就是了,何苦给自己找不快乐的机会呢?”
问:我们同龄人中,许多家长把周六周日牺牲了,陪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考级班,而你周六日的时间会如何安排呢?
“你是说我的时间管理吧,我马上给你看我的安排。”她打开笔记本电脑。“我每周的安排,先看我的假日安排吧,周六学习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晚上去行体训练,跳健身操。周日上午与老公一起去儿童村送温暖,下午4时一起游泳,晚上购物。周二或周四晚上练习舍宾。不做适当运动,我如何保持这么好的身材啊。哈哈,你也要注意锻炼啊,身体是载体,有了好身体、好心情才能有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
问:是的,最近工作忙,我锻炼少了,我会加强活动的。你很注重形体的梳理,所以看起来有气质并有活力。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即高龄产妇,她们年轻时过着丁克生活,35岁以后突然醒悟生活中应该有个孩子,平淡的家庭生活中,孩子成为唯系夫妻关系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利于家庭的安定团结,你会采取这种方式么?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2/1/20/23/u54260744_135f8122037g213.jpg
“我们不会把孩子作为强化巩固二人关系的道具,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有孩子的家庭并不意味着不离婚,有这样一种说法:孩子是家庭的第三者,又如何解释呢?如果将家庭的不和谐或离婚的原因确立在有没有孩子这一个方面,那是一种外归因,是一种推辞和借口。夫妻情感的发展在于彼此的培养与经营,婚姻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旦出现失衡就须立即调适,再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任何一方的惰性和停滞不前,都可能令婚姻进入危机状态。当然,孩子的出生也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妈妈会照顾孩子更多一些,忽略了老公的情感需求,如果老公不能改变原有的生活规律,仍然如故,就会引起夫妻的不和谐,新的平衡就不可能形成。现在提倡共创和谐社会,其实建立和谐家庭是最基本的要素。”
问:我很欣赏你的观点,夫妻关系需要呵护与管理,在你们的二人世界中,彼此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呢?
“哈哈,我们会有观点不同,但那不是冲突,我们彼此包容和理解。达不成一致的观点,我们会展开辩论,勇者胜。没有结果的,也可以抛硬币决定,我们会采取这种游戏方式。哈哈,这也是一种童心再现。夫妻生活中能有多少原则问题啊,给对方一些理解、易位思考,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婚姻保鲜的小密秘在于经常地沟通,他做高等教育工作,很有说服力,并是个有倾听能力的人。即使有冲突也不可怕,沟通过后就不再是冲突,已经演变成讨论了。可怕的是冷漠和无视彼此的存在,这种冷暴力伤人伤心伤自尊。”
程女士看了看时间,我明白她要准备去形体训练了。结束了对她的访谈。
与她的两小时谈话,感受着她对生活的选择和对美好的追求。在她的婚姻生活中,她把握着爱情保鲜的秘诀。我聆听了她的情感理论:婚姻生活是一种动态平衡,外界因素亦可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因此需要夫妻修复和不断地学习与调适,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地完善家庭关系。分享着她的情感公式:有效的沟通+彼此的宽容+真诚的理解=和谐的家庭。学习了她面对生活独到的选择与责任心。
愿更多的朋友们与她一样,在经营自己的婚姻家庭时,给彼此一份心灵的慰藉,面对多种诱惑的社会,精心做好家庭管理。
文/马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