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心是养生的前提

(2011-05-21 14:09:54)
标签:

杂谈

马健:养生前提是养心

 

 

 

保健时报的记者陈之秀女士相邀谈养生话题,人到中年的我,也是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如果谈医疗方面或如何饮食,那些肯定不是我的强项,索性自己怎么做就怎么说吧。这样实实在在地与大家交流,会更好。文章近期刊出。

马健

 

 

 

文/陈之秀

人物简介:

马健,男,回族,知名心理专家、职业讲师、著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倡导者。1966年5月出生于河北正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悉心致力于家庭成长和亲子教育的研究、讲演和咨询,在全国许多城市开展亲子教育和心理健康讲座,活跃于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目前主要参与录制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谁在说》、生活频道《生活广角》、卡酷卫视《宝贝星计划》等十余个栏目。

 

笔者认识马健老师是在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的《谁在说》、生活频道《生活广角》栏目上。每每看见他和别的专家一起帮助求助者调解家庭矛盾、个人情感问题时,那份从容、亲切、随和、淡定,使笔者萌生了要采访他的想法。

在与马健老师取得联系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笔者准时到了他的办公室。在与马健的交谈中,知晓他从河北正定的一个农家少年华丽转身成为著名心理咨询师的人生蜕变。在谈到养生时,马健也有自己的看法。

马健说:“养生即养心。我们心理工作者常说的一句话‘扔掉百忧解,穿上运动鞋。’百事忧在心,也是将‘心’放在前面的,其次要动起来。养生首先是养心。养心就是重视精神、情绪的调养。人们常说‘相由心生’,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好比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人,通常在相学中都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反之,一个身体有疾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眉头紧锁、愁云密布,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为心相。”

马健认为,人一定要动起来。现在的中年人经常说没有时间,也许是认为运动不重要,只有住进医院时,才能体会到自己能够支配身体有多么幸福。我们渴望改变,但又依恋习惯。这是一种固有的拖延惰性。如果潜在动机是改变,希望加强锻炼,可以写博客公开自己的计划,请朋友或网友支持,可以记录下每天锻炼的事项,以自己的毅力战胜自己的“拖延”。

马健告诉笔者,多年来,他养成了暴走的习惯,每周坚持三到五次,每次一个多小时。他尽可能地让自己动起来。动起来后,不仅仅是活动了筋骨,也有利于心理健康,运动列为减压重要的方法,还可以练就较好的身材,提升自尊。

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大厦添砖加瓦。马健说,他从不抽烟,还拒绝二手烟。在他的办公室里闻不到烟的味道,对任何朋友都是拒绝的。因为只要一闻烟,嗓子就不舒服。饮酒也分场合,适量而已。做到尽可能不饮酒,只有在社交场合应酬时,他会察言观色而饮酒。因为曾见过一个中层领导,在酒桌上喝高了,到医院抢救后,最终导致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他认为一定与饮酒有关,对自己触动很大,对于饮酒很慎重,他说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做主,人的身体出问题了,离成功就远了。

好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身心愉悦,马健的办公室就是这样。他说,以小的物件装饰墙壁,可以给自己带来愉快心情。比如,中国结、字画、相片等。

一个人要安静起来,时常保持平常心。想到当年曾经大红大紫的一些艺人和明星,但要承认,花无百日红,永远知道自己是什么,所以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整个内心状态不能悲观,确信自己是什么人,知足者常乐。

末了,马健总结了人到中年比较适合的活动。1.游泳,关键在于不易受伤。运动的目的在于健身,不是为了受到伤害。2.慢跑。不必追求快跑的速度,我们不是运动员,没必要把速度放在第一位。3.步行。饭后百步走。4.骑车。很好的有氧运动。5.跳绳。6.爬山。过程中注重风景而不是最终的山顶。7.瑜珈。梳理形体兼开发冥想功能,在健身的同时,调整心理。8.健身运动。切记不要把施瓦辛格做为目标,因为咱不是做那行当的人。

书名:《心理师为家庭导航》

作者:马健

编辑:刘天一

字数:309千字

定价:29.8元

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预约心理咨询,请拨打:(010)58349815或(010)58349816

咨询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西南侧 鑫荣泉写字楼301/302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4号鑫荣泉写字楼301室(邮编:1000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