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和其他(2)

标签:
杂谈 |
虎妈猫爸和其他
文/马健
说明:此文某杂志撰写,近期刊出。
三、以成绩为焦点
刘女士在同事们面前,一向表现出以女儿为骄傲的高姿态,每每谈到孩子教育的话题,她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告诉大家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同事们心中打翻五味瓶的感受,羡慕嫉妒恨。但事实就摆在那里,刘女士的女儿从初中、高中、大学一路都是顶尖学校。从孩子三岁始,休息日大多是陪孩子上辅导班中度过的。为了能让孩子安心学习,她很少带孩子去游乐场,家中也缺少玩具,尽可能避免孩子玩疯了。当孩子选择初中时,刘女士递给学校的孩子各种证书比一名大学生求职简历还厚。终于女儿博士毕业了,进了一所科研机构。按说女儿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她的个人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相亲无数,总是见一面就没有了下文。男方对女方的评价是:太土、缺少生活情趣、不会沟通、情感麻木……。
现在刘女士后悔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刘女士原以为女儿读完博士,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就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了,而女儿的婚姻问题又成了她最头痛的事情。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尽管学生身份时,以学业为主,同时兼顾情商等方面的培养。当把成绩作为唯一焦点时,要么孩子可能反抗,认为家长不近人情;要么被家长训练成读书机器,一台书本复印机。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4/16/12/0/u54260744_13015a824ffg213.jpg
关于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7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1%的人赞同“虎妈”严格教育孩子的方式,37.7%的人持相反态度。从这些数字看,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支持“虎妈”的教育方式。
但是,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强硬的教育方式可能引起孩子的恐惧和不安、缺乏主见,或者强烈的叛逆。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家长的性格差异较大,不同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一些统计数字也能够了解科学的方法。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成立了“专攻北大”—北大学生素质养成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向北大学生及其家长发放回收了总计160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当孩子不听话时(特指对父母家庭教育的具体意见持回避、反对与抗拒态度时)86.8%的人能够耐心理智地倾听孩子的意见。12.2%的人想方设法或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父母在精神上信任、理解与关爱”被北大学生列为考入北大的最主要原因。超过80%的北大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有波动的时候,不仅没有一句责备、焦虑、埋怨的话,反而想方设法地温暖关怀、积极鼓励孩子或冷静分析、帮助寻找原因,家长的积极作用也就能够体现出来了。在访谈中仅发现一位同学谈到“被家长打入北大”。
虎妈的教育方法是一个特例。人的一生,不是进入某一所著名高校就终结,后面的路还很长。在我看来,只有当一位家长教育方法穷尽之后,才会采取打骂、侮辱孩子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引导,设定必须的规则,培养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的态度,教给孩子学会选择,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书名:《心理师为家庭导航》
作者:马健
编辑:刘天一
字数:280千字
物资出版社出版发行
预约心理咨询,请拨打:(010)58349815或(010)58349816
马健手机:13701196114
咨询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西南侧 鑫荣泉写字楼301/302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4号鑫荣泉写字楼301室(邮编: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