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在别处

(2010-08-02 19:13:05)
标签:

他乡

一份

选择生活

人际关系

思乡之情

杂谈

    

 生活在别处
 
 

声明:本文为某杂志撰稿。 

 

“生活在别处”这句美丽且动感十足的话,被越来越多的人实践着、享受着、同时也困扰着。

许多人因婚姻关系、工作求学、实现梦想来到异地他乡,结果,随着时光的推移,发现自己很难与本土文化融合,以至于产生抗拒心理,更难进入当地人的圈子。一时间抱怨情绪甚重,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什么住房太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人情冷淡,更有人对当地文化和民风评头论足甚至鄙视,另一方面却对家乡大加褒奖,做着“十全十美”夸大的描述,这样的行为不仅引起身边人的不满,更可能将自己孤立起来。http://187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8/2/19/10/12ae5c51400g214.jpg

那么如何融入异地文化,在自己选择生活的新土地上真正幸福快乐起来呢?

首先,生活在别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压力事件。生活在他乡,意味着必须面对生存成本加大以及更激烈的社会竞争的挑战。而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告别了亲爱的朋友和家人,进入陌生的地方,可能有工作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也许尚有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差距,在一段时间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是正常现象。这种情感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是一种共同的感受。所以,不必聚焦于异地他乡如何不如家乡的方便快捷,而是充分享受这种差距,正因为有了差异,才有不同的感受,生活因差异而精彩。

第二,身在他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必给自己归类。几乎每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时都会给自己贴上一系列的标签,如学历、籍贯、婚姻状况、职务等,在日常生活中也习惯于标明自己的身份,如:“来自小地方”、“外地人”、“某某地的人”。一旦听到别人指责某个来自“小地方的人”或“外地人”行为不礼貌、“扣门”或者“老土”,自己马上就反驳,以为别人在含沙射影、指责自己。你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某个群体,将二者区别看待。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规范个人行为,大可不必动肝火去捍卫“团体”的利益和名声,更不必从此与对方成为势不两立的仇人。只要受到别人的欣赏就已经为自己的“团体”正了名,做出了巨大贡献。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8/2/19/11/12ae5c5b8f9g214.jpg第三,主动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群居动物,却不愿主动交往。与其被动等待他人先“动口”,不如主动出击,向身边的人展示自己的笑容和问候,尊重和接纳、包容他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与他人建立友好的人脉关系的朋友圈子。建立人际关系网可以通过参加学习活动、会议、社团、旅游、网络交流、运动健身、俱乐部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与本地人联姻的方式,根植于当地的家庭,融入当地家庭关系。当拥有了自己的“关系网”之后,将告别孤军作战,快乐和成功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四,享受公共资源。大城市的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电影院、公园、展览馆等公共设施是开放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较中小城市更丰富的资源,让自己的生活有滋味:走进奥运场馆,感受世博会,喝一喝大碗茶,看一看人艺的话剧,听一听中国大剧院的京剧,在图书大厦里翻阅一本好书,王府井里感受流行时尚,石刹海边亲身感受“绿”,驻足北大的未明湖和清华的荷塘月色……,这些又岂是其他地方拥有的?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感受周遭之不同,少一份抱怨,多一份愉悦,何乐不为呢?

第五,目标明确。有清晰目标的人,会投身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之中。根据个人的能力、性格等因素,结合个人兴趣,做好人生规划。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努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当全身心投入于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之际,那些曾经困扰自己的貌似“指责”的声音烟消云散了,那些曾经看不惯的行为也将从眼前消失了。从此,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在生活中得到乐趣。

生活在别处,尽情享受别处的风光;生活在别处,清晰自己的人生航向。得失之间,以大局为重。从此减少负面情绪,强化积极的心态,幸福快乐起来。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7/29/19/10/12ad146e243g21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