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亲子》杂志MOM
TALK栏目撰写文字,计划于2010年9月份刊出。
点评原文如下:
工作 OR 孩子
孰轻孰重
http://184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7/3/22/19/12a4bf35191g215.jpg
产假一眨眼就过去了,去年一年时间都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突然进入工作有许多的不适应。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宝宝经常分开。一直希望有更长的假期来带宝宝,让4个多月的宝宝离开妈妈我觉得是件很残忍的事情。
我做的辅导员工作是很繁杂的一个工作,每天要安排学生检查、训练学生、还要策划各种活动,写计划写总结等等零零总总的事情。在学校忙,在家还要继续忙。每次因为学生检查班级情况扣分,班主任找到我说这说那的时候,我就觉得头大。当上面又来了无数的检查和比赛,我更是分身无术,疲惫不堪。现在有宝宝了,再处理这些事情就有很大的时间限制,而且我怕以后会愧对宝宝。
试想,自己有这些方面的基础,自己多花时间在宝宝身上是不是比送去早教中心更好?宝宝最近又感冒了,我们晚上都睡不好,早上要很早起床根本就不行。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考虑,也一直在想怎样去辞掉辅导员的工作,好几次都没有办法启口,毕竟校领导还是对我挺关心的。
现在深深地知道一个母亲要面对多少的抉择,多少的困难,多大的压力……对于事业单位的母亲来说,不能选择自己辞职,以后再上班。对于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来说,不想离开她,想照顾她,给她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环境。
事业和孩子,孰轻孰重?需要好好的掂量呀!
马健分析交流内容如下:
对于母亲而言,工作和孩子孰轻孰重,似乎是个不需要深思熟虑,即可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当然孩子重要啦!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旦有了“失误”,不可能从头再来。工作的职称可以晚两年再评,辅导员可以过一二年再做,更有为了孩子先在家做几年的全职太太,孩子大一些再重返社会等等。http://186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7/3/22/19/12a4bf2f186g215.jpg
但这一切,也许都是别人的选择,而需要面对的却是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具体情况。现在的竞争压力,不是谁想重返工作第一线,都能够得到机会;职称、职位和工作量与收入相关,少了这笔费用可能家庭开销真得很紧了……
作者谈到的不是“工作和孩子不可兼得,如何取舍?”的简单选择,而是“工作和孩子孰轻孰重”,面对这一问题,从如下三个方面做些分析。
首先,通过作者的文字,能读出她与孩子的分离焦虑,这也是与她有过共同经历的妈妈们的普通心理状态。每天与孩子寸步不离,孩子醒时与孩子有说不完的话,孩子睡时看着熟睡的宝宝,心生幸福感、价值感和自豪感。孩子成了生活焦点、重心、中心,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产假结束,要开始工作了,妈妈们面对养成的这一份温馨的生活方式难舍难分。此时,母亲不妨将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孩子稍大些的妈妈们做些交流,听听她们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同样产假结束都重返工作岗位,其他的妈妈们感受如何……(保护一下版权,此处省略若干字)。一般而言,母亲的焦虑比孩子更强烈。在认知上做了调整之后,也就能够放宽心了,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产假就那么几个月时间,产假结束妈妈们的心情几乎是一样的,而孩子们都在健康茁壮地成长。
其次,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文中的母亲更是深爱着孩子,不想离开孩子,想照顾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环境。那么,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环境是什么?是母亲将家改为学堂,一对一教学吗?如果是这样,母亲首先应该是一位育儿专家,一位掌握并熟练使用发展心理学知识启迪、引导孩子成长的专业人士。最好的环境在哪里?孩子在母亲眼中,无论多大永远都是孩子,有这种心态之后,是否会采取“圈养”孩子的方式?也许由于职业的原因,文中的母亲对教师内部了解http://5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7/3/22/19/12a4bf3db83g213.jpg的更多,知道有些教师责任感不够,不能尽职尽责,以至于对教育起到了负面作业,但是教师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亦如社会中人员素质大不同一样,即使以自己之能力可以教宝宝识字,如何能教孩子全科的数理化等更专业的知识,如何能以个人能力提升全社会的素质?我们总不能因为空气有污染,就采取吸氧为生的方式。与其对早教中心更多的担忧,不如在之前选择一家满意的早教中心,之后与中心的老师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交流,……(保护一下版权,此处省略若干字)。
最后,生产后妈妈重返工作岗位,会有一段时间心理的不适应,如果家庭及工作单位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将尽快度过这一时期。家人做好相关的心理支持工作,能够减缓“妈妈”的焦虑情绪。如:丈夫做好耐心倾听,双方老人能够在照顾孩子方面搭把手,如果能够并愿意在物质上提供一些婴儿必需品像奶粉、尿片等可以减轻经济的压力。而单位如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适当地减轻一些工作量,如文中提到的辅导员工作,让“妈妈”全身心投入工作岗位设定几个步骤而不是一步到位,无论对于“妈妈”的身心健康还是对于工作本身,都是有益的。而“妈妈”自我的调适才是最核心的内容,要学会自我放松和舒解。可以建立一个搞笑资料库,当情绪不佳时,不妨听听相声、看看搞笑小品,读几段幽默故事……(保护一下版权,此处省略若干字)。
文/马健
http://5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7/3/22/18/12a4bf22e16g2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