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工作者马健老师的飘逸生活
飘逸是一种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心理感受和生活境界
文/黑尔斯心理咨询工作室主任
马健老师
马健老师建议本文推荐给更多的朋友阅读
点击链接可打开: 我是你的唯一(1)
【关键词】恋爱
爱情 控制
黑尔斯心理咨询工作室主任马健老师在听到《我是你的唯一》故事后,仔细问了讲述者几个问题。对话如下:
马健老师问道:“女孩的家庭结构如何?”http://180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1/19/8/126cd56e213g215.jpg
“她与母亲一起生活。”
马健继续问道:“是否父母离异?”
“是的。”
马健再问:“是否父母离异事件对其母造成了特别大的冲击,并离异后不再考虑个人婚姻,一心一意抚养孩子?”
“是的。”
马健再问:“女孩的父亲是有了新情感后与其母离婚的吗?”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讲讲她母亲在情感方面如何教养她的吧。”马健继续道。http://5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1/19/9/126cd570ffag213.jpg
“她妈从小就教育她,男人花心,一定要看好了。不能象她妈那样为了工作不管着男人。不能给男人外面接触女人的机会,否则,只能后果自负。”
马健问:“看起来,在女孩成长过程中,母亲很要强,不要前夫一分钱抚养费也不允许前夫与孩子见面,是这样吗?”
“呵呵,对啊。您神啦,马老师。怎么什么都知道?您是不是认识她。”
“不认识。仅仅是凭一些经验,初步推断一下。”马健说道。
“她成长就是这样,受她妈妈的影响,特别担心自己的男友也象她父亲一样。都怪她妈!”
“现在孩子有了问题大家都去骂家长。与家长一定是有些关系的,但不是绝对的关系。人都有是非分辨能力,即使家长教育有了问题,最好不要一味地抱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有的,路在自己脚下,想怎么走,随时都有机会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样都生活在农村,也有一大批游手好闲的人。同样都生活在城市,也有一大批努力进步者。一个家庭的兄弟性格的差异,与路上的陌生人相差无已,即使双保胎,也有个体差异。不能一味地强调家庭教育对自己的百分百影响,当然这样有利于当事人推卸自我成长的责任,把自己的成长,全部交给了家长。现在骂家长的声音已经汇成了雷鸣,在舆论的引导上,给家长一些体贴和宽容,有利于我们自己承担起成长的责任。”
http://182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1/19/10/126cd584087g215.jpg “马健老师讲得有道理啊,现在有句口号说: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您有了新的说法。”
马健说到兴头上,接着说“我讲个小例子,我同楼的一对家长,都下岗了,文化水平也不高,孩子升初中时,只好等着电脑派位,他们既没有能力缴纳高昂的赞助费,更没有权力通过一张条子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那家的孩子只好凭天由命,派到哪里去哪里。结果,她派到了海淀区几乎最差的一所学校。初中三年,她的家庭拿不出多余的钱给她报辅导班,她也没多余的钱去买课外书。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挤公交车去图书大厦抄书--把认为有用的题目抄在纸上,回家再做练习。初中毕业,她考上了人大附中,在北京生活的朋友都知道人大附中是一所多么有名气的重点高中,她与北京四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并列的学校。高中三年,这个孩子考入了北外。她没请过一个家教,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圆了大学梦。她的父母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她的父母也没能给她更好的经济条件,父母时常争吵和抱怨。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兄弟姐妹六人,如今的发展各异,同一屋檐下,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
马健寄语:
“马健”们尽可能努力唤醒更多的家长重视“亲职教育”,但一定不是每个家长都关注和能够使用合理的方法。对于孩子而言,与其一味地抱怨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如此时此刻始,选择那条通向健康快乐的路。
家长有多种原因没能传递给孩子健康幸福的讯息,既然已经成为了事实,那就让过去的一切都成为过去。未来还要靠自己去创造。
http://181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1/19/5/126cd53aa85g215.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