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者压力之别人的舌头
尽管对于婚或不婚,社会的宽容度越来越大,但针对适龄的或大龄的未婚人士,依然感觉受到来自家庭、朋友、熟人、同事的压力。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16/15/16/11f87c23b8cg214.jpg
压力的表现形式在于周围的人不辞辛苦地张罗对象,问东问西。“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有孩子了吗?”“孩子多大了?”……
人们在心理上,往往容易将自己设定为中心和焦点,误以为别人都在关注着自己。放大了自我形象,其实别人也许就是顺口的一句话,中国这么多年来的传统,向来以为关心别人的私事才是真得关心,真得体贴。事实上,也就是说说而已,大可不必以为对方真的在考证什么,尤其是那些不相关的人,比如春节回家时街坊邻居的一句“带没带媳妇回来了?”您只要客气地回敬对方一句:“大婶,您吃了吗?”也就过去了。对方的问候,只是一句习惯用语,如同:“您吃了吗?”您吃与不吃,对方不一定会请您客,顺口一句话,别放到心里去。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16/15/14/11f87c06591g213.jpg
父母的话,却是实实在在的压力,他们真的关心自己儿子的婚姻,他们真的想在有生之年看到第三代人出现,他们考虑不了儿子个人生活中的特殊性,也许是由于工作太紧张,也许是由于时常出差,也许是喜欢过一个人的清静日子,也许还有不便言明的原因。如果不得已,对父母来点善意的谎言,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不伤害父母的情感。
有网友说都快被父母逼疯了,也有人说真不敢回家见父母,受不了他们的叨唠,在确信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的前提下,适当地转移话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讲讲城里的生活,讲讲自己了解到的社会形式,这样由被动的“被审”转化成了主动的交流,并且自己可以引导主题。
方法一定是很多的,自己多想想,别让烦心带回家,给父母一个笑脸,让今天的春节过得更愉快一些。
温馨提示:博客文章系原创草稿,未经仔细推敲,请勿转载。
(北京师范大学马健老师家庭成长养心斋:http://bnumajian.blog.sohu.com)
欢迎加入博客圈:黑尔斯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博客圈(http://bnuhealth.q.sohu.com/)http://js2.pp.sohu.com.cn/ppp/group/styles/images/btn_group_join.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