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孩子,我不是那意思》之二十四

(2008-08-10 11:54:02)
标签:

育儿

分类: 《孩子,我不是那意思》

【连载】《孩子,我不是那意思》之二十四

文/北京师范大学  马健

(承接上文) 

 

3.3 学习思考与反思

 

王立峰夫妇回到家中,想着第二天如何进一步与母亲谈管教儿子的事情,他们也认识到多年未与儿子在一起生活的愧疚,尽管每年给母亲带回许多钱物,但亲情不可以用物质来衡量,他们为儿子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本打算要再和妻子说些什么的王立峰,看着疲惫的妻子身影,说“丽荣,你先休息吧,这几天你累心了,我过会儿再睡。”王立峰难以入睡,即使工作上遇到难题,他也从未这样揪心过。他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在百度中键入“亲子教育”一词,他试图通过网络学习一些亲子教育的知识。他发现一个亲子教育网站上有一篇标题为“向女儿的致歉信”的内容,他点击链接,文中写道: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7/31/9/2/11c1c9bc850g213.jpg我亲爱的女儿:

你现在长大了,14岁的你明白了许多道理,但直到今天爸爸才开口向你道歉。

当爸爸希望真挚地向你表达歉意的时候,竟不知从何处说起。如同今日清晨,我们利用简短的十几分钟的交流一样,话语多,何处是初始?

那年,姥姥退休了,我与妈妈协商计划生育,趁姥姥身子骨硬朗,能帮助我们带孩子,于是便有了你。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计划,自己的子女交由亲属代管,似乎我们的担子轻了,这种做法是欠缺责任感的表现,请你原谅。

在妈妈怀孕期间,我未意识到给妈妈提供一个更宽松温馨的环境,使她在孕前孕后享受更多的快乐时光,妈妈的良好心情对未出生的你乐观性格影响很大。那年我二十几岁,大多时间还跑去和同学、朋友玩耍,忽视了妈妈的存在与你的即将诞生。想起那段时光,深表内疚,你们才是我最最重要的亲人,是我最最爱的人。请你与妈妈原谅我的过错。

在你出生之后,家中的生活都变得复杂了,无论是家务事还是面对一个新生命的你,我无所适从,因为在你出生之前我未学习父亲的职责,不知到如何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糊里糊涂就成了你的父亲。我缺乏最基本的身为父亲的常识,整日手忙脚乱地应付你的哭与闹。对于自己的无知,请你原谅。

在你几个月大的时候,为了谋生或物质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我南下广东,远离了与你一起生活,忽视了你最需要老爸对你启发智力的黄金时光。如今想来,还有什么比与女儿一起快乐成长更重要的?有多少钱可以换回对女儿的智能开发呢?对于错失你最好的智能开发机会,我请你原谅。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努力调整自己,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享受生活。

回到北京之后,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整日早出晚归,忙于存款数字的增加,忽视了与你的交流和对你的教养,有时还因业务的不顺,将恶劣情绪带回家中,导致妈妈生气,你的胆怯。我不应该将这种情绪在家人面前表现,对你们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请你原谅。我知道恶劣情绪具有传染性,我希望在我们的家庭中,将恶劣情绪减少到最低线,让家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和温情的地方。

尽管你来到世间的14年间,爸爸妈妈从未在你面前发生过争吵和打斗,但亦未在你面前表现出我们相亲相爱,我从未当你的面对妈妈为家庭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也许造成一种错觉,大家认为妈妈应该一清早起床为大家做饭,那是她应尽的义务,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态度,错误在于爸爸,我首先向妈妈表示歉意,感谢她这些年来为我们家庭所做的点点滴滴,感谢她辛苦地操劳,并请你原谅爸爸没有做好示范作用,愿我们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别人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

……

王立峰读完这篇文章,被文中父亲的真情打动,他想想自己,也需要向儿子致歉了。仅仅是工作和追求事业妨碍了他更多时间参与家庭生活和亲子教育吗?静思问已,他发现在时间管理上,要事第一的原则告诉他,在他脑海中闪现的信念是工作第一,成就第一,事业第一,而子女教育的序列被他排在后面,事实上,他的内心未将子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如果不是家长会上高老师一番有些“火药味”的刺激,也许他还会一刻不停地满脑子都是个人的发展而不顾念切分一点时间用心在孩子身上。

王立峰感觉自己多年来就象一台加足马力的机器一样,不停地高速运转。几乎每一个应酬都是必须的,几乎每一次会议都不可缺席,几乎每一个大项目都必须亲自参加,几乎每一天都要学习获取新的信息,几乎每一天他的工作都要排得满满的。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使儿子能够理解和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恐怕他也只是一台印钞机。儿子可以拿他的产品去开销,但不会有情感。虽然郝老师一家在财力上与他们有差别,也许是很大的差别,但有多少钱可以换来一个家庭的温馨、和睦与快乐呢?他要实实在在地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儿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后续文章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