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何不愿相信美好?

(2008-07-30 09:09: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健康生活

因何不愿相信美好?

 

文/北京师范大学  马健

 

【引子】记得特别遥远的一个拿穷人打镲的短信《当咱有了钱》,说:“当咱有了钱,吃油条喝豆浆,一买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之后,有人升级了《当咱有了钱》,说:“当咱有了钱,开奔驰座宝马,一买买两辆,一辆开着玩,一辆当沙发。”

再之后,又有人升级了《当咱有了钱》,说:“当咱有了钱,飞机买两架,一架当汽车,一架当船使。”

无论如何升级,人们总是把欲望放大。就一个字:“造!”

286版的《当咱有了钱》,吃油条喝豆浆,有其生活基础,油条喝豆浆就是幸福生活啦。想像不到升级版的《当咱有了钱》是如何的“造”。

所以,生活的视野,生活的经历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如此。

 

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许多人是不信的。他们认为“但凡有点智力的人,用鼻子想一想也知道那是编出来的。”

情景一:五一几天假,老同学来家里做客,我们带着孩子沿长安街的公园散步,看到一对似乎超过四十岁的男女紧拥着,女的座在男的腿上,甚是亲密,如同热恋中的青年男女。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一看就知道是婚外情,公众场所也不收敛一下。”

为什么这样评价?也许在他们眼中四十多岁的情侣就是左手摸右手一样没有感觉了。也许他早已经不再有对爱情的追求,似乎看透了红尘,不再享受卿卿我我,被生活磨练得只留下柴米油盐了。于是将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了对方。

情景二:大学门口,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子钻进一辆等候的高档车中,开车的男人四十余岁,两人一见面,男子立刻笑容满面。画外音“这名学生被包养了。”

谁给了这样的引导?也许是媒体让人们看到了较多类似的画面,所以,认同了这种方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这样的关系是有的,但并非全部都是这样,也许那位男士是女学生的亲威,也许是……

情景三:一位女士写文章描述自己的婚姻生活,我相信她的描述,因为对她的了解。我见过她和她丈夫在一起交流的亲密。读她写的文章,有人说:“一看就是编的,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

我亲眼见到46岁的她与49岁的连任丈夫打招呼说:“亲爱的,这位是马健老师。”我开玩笑也跟了一句:“亲爱的,您好。”然后看到她们夫妻亲密的拥抱。所以,我相信她对自己婚姻的描述是真实的。

我们为什么要否定别人的美好?是否是见到坏事太多?是否我们不再相信美好的存在?是否我们被自己的经历限制了大脑的思考?是否我们遇到了太多的不幸?是否……?

我宁愿相信美好的存在,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欺骗和不幸,也只是一时,不是一世,风沙迷了眼睛,我们不能从此不再睁开双眼看世界。只要确信自己还是好人,只要相信生活中有与自己相似的人,那么,美好就存在,也许就是您不曾相信的美好,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