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北京竟然是如此美丽的一座城市
文/北京师范大学马健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研究室
在北京生活已经二十余年了,但北京是个什么样子,却真的不清楚。
从85年来北京,住在北海后门的辅仁大学(北师大化学系),那时每晚与同室的好友:兰宝、何山、老吕、胖子、老大等,自寝室到石刹海沿岸走上一圈,然后奔教室上个晚自习,大约10:30分回到宿舍,吃个宵夜,开个卧谈会,东一句西一句地聊聊。第二天一早,大约就是7:00左右起床,懒洋洋地跑到地下室的食堂有什么吃点什么或者饿着肚子去上课了。几年下来,北京是个什么样子,不太清楚,也许来北京就是又读了个高四、高五、高六、高七,生活相对地简单,人际也比较轻松。同学中大部分与我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来自农村或者城镇,依样地过着半农村化的城市生活,都市化进程慢而又慢,以至于有的同学在北京读大学几年普通话也没学会,就又带着南腔北调奔回老家去了。
90年分配到东城区的一所中学任教,同时分配去的还有北大的于岚、人大的陈劲松、轻工业学院的周利文及我的师大同学余立新。在中学教书,那年头是个清苦的活,工资较低,哪里都不敢去,担心钱花不到月底,其实那时也是月光族一员,尽管吃得极一般,穿得也不怎么样,但要孝敬老人,给老家的父母寄点钱。教三年中学,基本没离开过校门太远的地方,吃住行都在学校了。北京是个什么样?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93年,一纸申请报告,我从中学辞职了,离开了北京去了广东,北京是什么样?于我还是个陌生的城市,户口已经落在北京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了解吧。
之后,人到30了。常言道三十而立,我忙于而立,疏于欣赏沿途的风景,又有了孩子,近乎过着一手抱孩子、一手要做饭的生活,顾着低头干活,哪有空闲去北京的郊区走走看看?即使是北京老城区,除了熟悉东城的王府井一代,海淀的农科院一带,北师大一代,如果有人问路于我别的地方,我只能回答,你问一下别人,对不起,我不太清楚。这就是我对北京的了解。
……
听说石刹海边上有了酒吧一条街,听说后海附近有了老北京胡同游,听说王府井又有了新东安市场、听说某处又建成了步行街,听说……,但很少走一走,直到今天。
今天,为了孩子在东城区的市重点中学读书,我们租住在王府井边上的甘雨胡同内;今天,我推开窗子,看到南面是台湾饭店,东南是和平宾馆、王府饭店、西南是新东安市场;今天,我下楼向西走三分钟即是著名的天主教堂,向东走五分钟即是东四至东单的路;今天,我从师大下班回家要途经三个城区,海淀、西城、东城。今天,就是今天,我下班从北师大步行经后海、过鼓楼、经人艺,二个多小时的路程进入家门。今天,第一次看到胡同游的外地游客,第一次感受夜景下的酒吧一条街的各异风格,第一次看到后海荡漾的小船,第一次欣赏路边各家精品小店琳琅满目的商品,第一次在后海驻足观看游泳、“沐浴”,第一次以一种极为轻松的心情边走边唱。
北京,这就是我生活二十余年的北京吗?如此美丽的景色竟然被我忽视了。
以后会陆续将北京的景色拍摄下来,与异地的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