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吟月——月行却与人相随
原作者:quipart
(稍加改动)
9月13日晚,江南地区恰属台风范围,往昔的秋月无边,而今若隐时现。但在乌镇,却处处月与人相随,集聚了人气与通灵。
中秋夜,乌镇升莲广场成为了今年中秋“祭月”仪式的所在地。旧时,祭月赏月是中秋的重要习俗。岁月时过境迁,中秋赏月的风俗却沿袭下来,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是别具一格,以往严肃的祭祀在如今的乌镇已变成了轻松的欢畅。升莲广场南面是乌镇有名的“桥里桥”,河对岸是一排茂密的香樟树,广场开阔,飘着隐隐的樟木香味,带着对“月神”的虔诚,借着袅袅香烟,将美好的愿望上达月宫。
月临中秋,高大香樟木下,是一排颇具特色的原木桌椅,“茶艺街”聚满了来乌镇西栅休闲的游客,一壶茶,二三知己,五六碟风味小菜,共消中秋月色。19时30分许,祭月开始,云端渐开,玉兔东升,乌镇当地人在白莲塔下露天设案,将月饼、瓜果供于桌案上,插上三柱清香,三层的斗香略成品字型临河摆放,乌镇老人展开竹简,宣读祭月文。拜月后,将斗香焚化。霎时,乌镇当地居民的民间的自娱自乐开场了,如意桥头的皮影戏、画舫上的苏州评弹,花鼓戏锣鼓锵锵,一齐上演多彩多姿的地方曲目。
http://www.wuzhen.com.cn/images/pic/2008914135241492.jpg
畅想古时,《东京梦华录》有语:“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乌镇今日,虽不比往日京城的繁华,但此时此景,恰是当年传统文化的重现,烧斗香、赏明月、唱大戏等特殊习俗还流传至今。古代,苏东坡也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而来到乌镇的游客,更可以品尝到印有“乌镇”字样的手工月饼,在旧时乌镇,喜与忧同在,中秋之日不仅需要互赠月饼,祭祀月神,也是商店和作坊里第二次收债和决定伙计去留的日子。
感叹!乌镇历尽繁华,如今又重现昔日幻隐。中秋月圆夜的景区,极其别致,鳞次栉比的临河水阁,相映着一轮明月,清朗月色伴着精致灯影桨声,那一份清雅,怕是城市中难觅的。而窄窄长长、蜿蜒曲折的西栅老街,观音兜、马头墙、还有不时出现的拱劵门,也是冰月高悬,清辉泄地,这些错落有致的院墙老街,成了勾勒画面的线条。带着岁月的苍凉,还有随意的勾画,确是最朴实的中秋国画。
http://www.wuzhen.com.cn/images/pic/2008914135323990.jpg
伫立岸边,月色阑珊,今夜,少有的雨后晴朗,我知道,只有乌镇的月,和身在乌镇的人才能领会这一切。
游子在此祝所有博友中秋快乐,幸福美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