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舞蹈 |
从学民间舞组合中得到的一点体会
在学习藏族民间舞组合时,老师总在强调膝要“松弛”而非“松懈”,从字面上我可能会明晰,但如要用身体得以准确地表现语言中的含义,没有经过长期训练的我会觉得手足无措。于是,我有意识地开始调动自己的身体去切身的感受和体会,运用自己的肢体肌肉、筋骨乃至神经,身临其境…… 比如,藏族讲究的“松弛”是一种有控制的放松而“松懈”是指肌肉毫无控制的懈怠,这其中本质而细微的差别正是需要运用自己的身体去领会的,从而我也真正体会到舞蹈的确是一门言传身教的艺术,这门艺术是以人的身体为物质载体,而且其中流淌的意蕴恐怕只能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才能被舞者更好地感悟。
我同时学习的东北秧歌显然与藏族民间舞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它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对我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感受,但我同样以学习藏族舞中摸索出来的方法来体会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藏族民间舞相比,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其自身发源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藏族民间舞“屈膝塌腰、前倾撅臀”的基本体态必然是和它高原的地理环境有关,东北秧歌扎根的土壤是广亵地东北平原,因而它的体态特征必然与藏族舞蹈相离甚远,同时与其它的汉族民间舞蹈相比又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集中体现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具有火爆热烈的艺术风格。。
随着课程的进度,我接触了以下几种民间舞的基本训练组合,分别是:藏族舞步伐中的“拖”步、“踢”步、“刨”步、“掖”步,手式有“顺甩”、“交甩”、“轮袖”组合。东北秧歌中的“手巾花”、“前提步”、“稳相”、“顿步”、“缠花”组合。
在近几次课中,以兼舞兼观的学习方法为指导,把握动作的速度也快了些,在理论与舞蹈动作相互观照的过程中得以体悟。学习中,从开始的盲目随从,到跟着感觉找动作,进而融入舞蹈文化来体会动作,直至从动作中找其文化的积淀,渐渐地从舞蹈外围走进舞蹈深层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我在这次舞蹈实践课程学习中,似乎还存有疑惑。为什么有时我在看当地民间艺人表演时总能有鲜活之感?这是与我现在学习的课堂民间舞蹈组合所不同的另一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