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儿子(转自一位师长的博客)
(2010-03-16 17:28: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录生活中的一丁点 |
这位老师的博客,是放在我电脑的“收藏夹”里的,在我的心目中,老师博学,多才,今天读到他为儿子十五岁生日写的文字,感慨颇多,感觉又看到老师的另外一面,而此际,我也将初为人父,转载此篇文字,与诸君共勉
原谅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020ab0100gyqo.html
不觉间,我就当了十五年的父亲了。
我一直觉得,母亲是天生的,父亲是后天的。母亲自怀上孩子那一天起,就进入角色了。而父亲要在孩子出生后很久,才会慢慢找到做父亲的感觉。
然而我似乎一直在寻找做父亲的感觉。
我和儿子,许多年来,总不在一处。我在异乡工作,他在家乡学习,只有寒、暑假能短暂相聚——寒假,我回家过年;暑假,他来北京渡假。儿子的生日,是3月12日,此时,我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回到了工作的城市继续工作;而儿子的寒假也告结束,回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大约从2000年开始,到今年,有十年了,儿子生日之际,我都不在他身边,为他订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领唱他的《生日快乐》歌,弯下腰和他一起吹灭生日蜡烛,然后拿出一件让他惊喜的礼物。这种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我和儿子已经十年没有体会过了。成年人,经历了人世的打磨,原本脆弱柔嫩的心灵,也犹寄居蟹一样,有了一副坚硬粗糙的外壳,能够承受遗憾与过失的侵袭。而“爸爸不能和我一起过生日”,对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种可以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遗憾,更何况,从几岁的孩子,长大成十几岁的孩子后,爸爸仍然不能和我一起过生日,这遗憾,就足以给儿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了,我每念及此,心中都刺痛无比。
因此我极其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每一天,竭力要把平日里我应该给他和所能给他的,在这短暂的假期里,集中给他。在我的理解里,一个父亲能够给儿子的,除了物质的保障,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在承平的年代里,一个孩子,要长大成人,并不太难;但要长大成男人,并不容易。当父亲的,要告诉他对错,告诉他方法。只有对错,没有方法,孩子会迷茫,会将信将疑、不知所措。要告诉他父亲希望他做到的,也要告诉他怎样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当他脸上长出痘痘,唇上冒出嫩髭时,还要告诉他一些男人和女人的秘密,恋爱与婚姻的规律。然而要做到这些,朝夕相处远比集中培训好。
传统上,父亲在儿子面前,是“严”的形象,不宜率尔作小儿女状,直白地流露情感。儿子犯了错误,固然要有严厉的庭训;儿子表现特出时,也只能颔首微许,不可即像西洋人一样击掌拥抱、赞赏有加。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君臣、父子与乎同侪之间,都要遵从这一圣训。朱自清先生写他父亲翻过站台去为他买柑桔的背影,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背景,才让一国的男人,感动得悄然动容。在过去,父亲对儿子的爱,往往压抑在心中,并不宣于言表,但天性所在,难免流露在日常细节中,儿子们看在眼里,内心即便已轰然雷动、翻江倒海,也并不表达出来,仍然木讷地面对,至多在父亲离开后,擦拭一下眼角拼忍不住的泪痕。
这种父子关系,如今并不推崇了,父亲的柔情、宠爱、欣赏,在儿子面前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也能够不至于赧然了。实际上我甚至不介意在儿子面前流露童心(据说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从《帝国时代》、《红色警戒》到《反恐精英》等等,我们都是在电脑前共同杀敌的战友,在一起熬过无数的夜。然而在儿子的身高超过一米七以后,我们之间的沟通,就比较含蓄了,而我也意识到,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和想法了。儿子的性格非常像我,内向敏感,不好谈吐。这种性格的人,虽然往往好学多思,但也往往不善沟通。两爷子都是这种性格,就更为头痛了,这实在为我的集中培训增加了难度。父亲与儿子,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两个男人。
今天是儿子十五岁的生日,我仍然不能在他身边。虽然我为中国最大的生日蛋糕品牌工作,但我仍然无法让儿子在生日的时候,吃到父亲给他买的蛋糕。这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我只能夤夜伏案,写下这篇文字,来宽慰自己的内疚,遥祝儿子的生日:
儿子,你即要走出小区那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走进人生的无际莽原去开拓荒拓野了。爸爸在尽着全力为你拔草踩路,但你必然终将独自面对无法预知的艰难。一旦那天来临,你所能做的最正确的事是:面对它,像男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