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关于格律杂谈 | 
直到今天下午才发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格律很奇特。不是正体,也不是任何一个我所了解的变体,实际上,上片是破格。
正体,变体,上片的第一个平韵字位置都在第三句(韵脚字),上片不管是十三句还是十二句,第十三句或者第十二句最后一个字是平韵(韵脚字)。
毛泽东也算是诗词大家了吧,我认为他是,他为什么破格了呢?
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有此之念者,才会率性破格。我这样解释,可通?词格,性情,性格,倒是统一。
可是,百度百科还特地把押韵字指出来,像“透”,像“否”,也归韵字。这是不懂词(词牌)了。外行的解读。当然,鄙人也是外行,然而《沁园春》这个词牌押韵字是平韵,上片几个平韵,下片几个平韵,是规定的。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