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文化小说 |
外婆有两个园子,大概因为外婆是烈属,加上村里人也不愿意去为难孤儿寡母,园子就一直没有归公,就连西园里的那座祖坟也躲过了“平坟”一劫,只是墓碑被推倒了,躺在园中央。墓碑很大,墓志铭我看不懂,不过外婆讲的关于墓主人的故事却记忆深刻……
墓主人是外公的祖爷爷——徐登,当时是村里的首富,村子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他的,整整一条街的房子都是他的。
起初,徐家也不富裕,徐登很小就出去闯世界,见世面,他又能吃苦,肯出力,会种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土地他种的庄稼总比别人收获的要多出很多,因为他比别人地翻得更深,肥料施得更多,水浇得更勤。
粮食多了,钱多了,但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徐登到地里干活,一般都带着午饭。有一次,饿了吃饭时,却发现只剩半个咸菜疙瘩,放在地头的苞米面饼子不见了。徐登四处找,原来饼子让风给吹到山坡下了,那饼子是糠做的,轻轻一阵风就能吹跑。
有一年过年,妻子让他买只鸡,做鸡丝冻,正月里招待客人。徐登去了集市,看到有个人卖鸭子,价钱比鸡便宜,就买了鸭子。回家后,趁妻子不在,把鸭子收拾干净,剁成块备用。
做鸡的时候,妻子无意中发现了鸭头,疑惑地问:“这是鸡肉吗?”
徐登看了看,解释说:“你让我买的东西太多,你看,把鸡脑袋都挤扁了!”
外婆说,严待己,宽待人,徐登就是这样发家的。雇工都愿意给他干活,因为他们吃的比东家都好。
老了以后,徐登整日里腰缠草绳,肩抗铁锨,捡粪看地。有一天天刚放亮,老人家照常沿山路走着,对面过来两个中年人,到了跟前问道:“大爷,这个村有叫徐登的吗?”
老人不动声色地说:“有,你们找他有事?”
“我们是徐州来的戏班子,想来送戏……”
“哦,徐州来的啊,那你们回去带戏班来吧!”
“那——怎么行呢?我们得见到徐登本人,商量好了才行!”
“我就是徐登。你们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没戏唱就没饭吃啊!唱得好,村里老少高兴,价钱你们说了算!”
外婆说,偏僻的小山村以前没来过戏班呀,老少爷们这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激动之余,有人说戏班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应该给乡亲们讲讲看戏的规矩,别跌份。徐登说:“鼓掌、喊好是有章程的,不能乱来。这样吧,看戏时,你们跟着我做——我喊好,你们跟着喊;我鼓掌,你们跟着鼓掌……”众人点头。
唱戏了,气氛非常热烈,且秩序井然。可唱着唱着,情况就出现了。徐登年龄大了,听那老生咿呀地哼哼,他竟睡着了。身子一歪,就从凳子滚了下来。大家一看,以为这是礼数之一,都跟着头一歪,滚了一地!
徐登夫人每天织布都到后半夜,织了一辈子的布,家境富裕了,习惯不改。她的勤劳感动了神灵,每天半夜,她家的小狗都会叼着一串铜钱来到织布机旁放到她的脚边。老太太当然非常高兴。第二天早上,总要亲自把这串铜钱送到家庙里,问问看庙的人谁家里有困难,让他们给送过去。
外婆说,其实那钱是徐登让小狗叼去的,只是为了让夫人高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