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村七月半记胜

(2022-08-12 21:02: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淡无文
 缙云南乡的前村,民心醇厚,古风犹存,每年农历七月半,是盛大的迎案节。
 入秋以来四野的水稻都已扬花抽穗,连日烈日炎炎山风习习正是水稻孕育白胖胖娃子的温床。山坡上玉米棒子的头顶都披着毛茸茸的红缨,老实巴交的农民心里乐开了花,正因为如此,今年七月半的迎案盛况空前。
   才到七月,大洋山的山栀子已经发红了。前村的百姓也为迎案忙碌开了。每到傍晚,男子汉们便在各自的门前练起钢叉,白晃晃的钢叉活脱地在他们的手臂上颠来倒去,嘎嘎作响,不时腾空而起一个滚翻又落入汉子的臂上,好不吓人!而那些十七八岁的姑娘们则被一位长者领到戏台前的簟基上,列着队儿在“唱莲花”。领唱的长者扯着沙哑的嗓子却唱得有板有眼,韵味十足;随唱的姑娘声音自然圆润甜美得多,什么“正月梅花闹油油,上白棉皮出苏州,绫罗绸缎南京出,红罗丝线出湖州。二月杏花处处飞,诸暨出来好甜梨,有名白术新疆出,缙云火腿过兰溪……”咿咿呀呀的如数家珍。而家庭主妇们则进进出出忙着张罗扯红绸、红头绳呀吗,买张黄纸绿纸呀还有胭脂花粉啊 ,总有忙不完的事儿。怕老婆的丈夫呢也忘不了乘机央求当家的买点火炮香烟之类。
爱热闹的孩子们好容易盼到了七月半的前夜,已经一个个都睡不着觉了,四更时分前村的夜空当当地打响了铜锣,一只粗声粗气的嗓门喊开了“升火喽——”这声音好像军令,不管男女老少都翻身下床,开始了乙丑(1985)年七月十五这一天。
  主妇们自然是去生火做饭,其他家人就开始漱洗化妆。王家参加迎案的人多,父女兄嫂挤在一面不大的镜子上涂涂抹抹,谁也不肯落后。男人们自然要来得容易一些,用白色的油彩从鼻尖到耳根涂了个遍,然后在面颊上抹了两团朱红了事,姑娘们则不肯将就半分了。她们等别人散去,独自坐在镜前把眉画得又细又长,把粉搽得又薄又匀,然后穿上花红柳绿的衣裳,再浓浓地洒上平时不好意思洒的花露水。往日里简朴端庄的小妞顿时变得娇娆香艳了。而他们的母亲还不称心,从箱底翻出从娘家陪嫁过来,平素看也舍不得给孩子看的手镯、耳环、戒指一股脑的都堆积在女儿的身上,真要使女儿成为天下第一美人才甘休。一个时辰过去,姑娘们打扮好了,只剩嘴唇还没涂红。那是得等到吃完饭才涂,要不然吃了饭,走了样,出去才丢死人呢!
五更过后,天色渐明。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漫天的红霞给七月半增添了吉庆的气氛。前村戏台前的场子上已经人山人海,连上空高压电线上也站满了燕子。
八点时分,一声炮响,随着绣球的滚动,两只狮子张开血盆大口“呼呼”地串到人流的前头。迎案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忠烈侯庙进发。
这时,从四面八方来“看案”的群众已如人山人海,把前村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还有阳台,窗户,楼顶也像喷泉似地涌出人头;一串串的鞭炮悬下来等待点燃。
随着炮仗,鞭炮的一阵轰响,迎案的队伍来到十字街口。只见前锋是两面地簟似的大旗,一面书“风调雨顺”,另一面书“国泰民安”。大旗后头锣鼓喧天,箫管齐鸣,两个吹唢呐的鼓着圆溜溜的腮帮,眯着细细的线眼,一串长长的唾水,从唢呐的喇叭口垂下来,又随着唢呐的晃悠飘拂。
吹鼓手走后,号称“三十六行”的过来了,领先是两个打铜锣的,涂着白面鼓,抹着红鼻尖,眼眶被墨笔画成了两个正三角。腰下则系着用稻草编成的裙。一路走来,两人还不时地“当当当”敲三声响锣。跨起一条腿转了个圆圈,然后凑近红鼻子,做个吐出长长舌头的鬼脸。围观的群众哈哈大笑。打锣人也满足地相对一笑,然后姗姗前去。
打锣人过去,随之而来的事各式工匠。木工背着大斧,算命的挎着三弦、耕田的扛着犁耙,形形式式,应有尽有。扮乞丐的肩上背着一个插袋,伸出涂满污垢的手,口中念着行行好,沿路行乞,看客也个个大发慈悲,纷纷向乞丐投过小钱。乞丐弯腰致礼,笑容可掬。
三十六行过后,紧接着上来的武士队。这些赳赳武夫,头披乌纱,额顶绒球,身着白袍,下着红裤腰系绿绸带,足蹬高统靴。他们手持刀枪剑戟,神色威武,忽听一声号令,十八般兵器一齐挥舞,霎时间银光闪烁,杀声震天,胆小的看客退避三舍。威武的武士队走过,群众称作“十八狐狸”的来了,原来是十八个汉子扮成女妖模样,上着花花绿绿的衣裳,下着五颜六色的罗裙,每人的胸口都塞了两个大包包,以彰显女流的丰腴;他们头扣胖头面具,笑嘻嘻的;他们一手扯着手帕,一手叉在腰间,行走起来摇摇晃晃扭扭捏捏,让人说不出可爱还是可气。男扮女妆还不算什么新奇,而那群儿童扮成的仙翁,却实在令人叫绝。你看这些儿童,左掌当胸,右执红拂尘,双目微闭,神情肃穆,有的尚是未满周岁的稚童,却扮得美髯飘飘,老态龙钟。
小罗汉座下的父亲,驮着肩上的孩子悠然自得,也有人唯恐自己的孩子不引人注目,便不辞辛劳,手扶孩子坐在自己的头顶,于是鹤立鸡群,光彩照人!偶有孩子禁不了突如其来的火炮,哭啼起来,急的保驾的母亲又是哄,又是擤鼻涕,又是抹眼泪,还不惜在众目睽睽之下掀出奶子以应急。
以后的台阁群、莲花队源源不断,前锋已经进入了西殿的忠烈侯庙前。
据《缙云县志》记载,忠烈候庙在十四都。前村祀宋王达。前有老杉高十余丈,大数十围“。如今的忠烈侯庙只见遗址,那名垂青史的老杉已无踪迹,只见一颗茁壮成长的小杉了。
这时西殿前后的山坡上已是层层叠叠的人群,还有许多小孩子爬在高高的树杈上,好像若大的山陵还容不下若多的看客。不一会儿,各路迎案的人马已经到齐,一列列地排在小场子周围,还有几列队伍无法进入这小场子,只好像条长长的辫子拖在来路上。
忽听得当当几声锣响,两只狮子疯癫般的在场上乱窜了一通,场子已经退出圆圆的空地,又听得呀呵呵的一声,”叠八仙“开始了。
开头是一位七八岁上下的儿童,在场子上大模大样地走了一圈,然后站立在中央。继而上来的是一位少年,却不如儿童那样神气活现,而是委屈地将头钻到儿童的的胯下,把儿童驮到肩上。然后是一位小个的青年;如此下去青年的个头逐渐增大一共叠了七位,成了高高的人柱。此时围观的人们前呼后拥,人声鼎沸。
忽然,有人发现山坡的一株松树上,两位孩子为争一个最佳观察点争得在树杈上拳来脚去,无不相让。害得树下的人们急忙劝架但又无法上去把他们拉开,只能在树下喊破嗓子干着急。
不一会儿,树上的风波已经平息,那边叠罗汉最壮观的场景已经开始。
只见一彪形大汉走到七人垒成的人柱下,抬头望上瞧了一眼,接过一位妇女端过来的一碗好酒咕噜咕噜地喝个干净,然后憋足一口气,猛地扎入人柱最底下的汉子的胯间,两手扶着大腿,嵬嵬颤颤地把腰杆挺了起来,一时候,鼓乐齐鸣,炮声震天,人群的喝彩响彻云霄!
随着天空炮仗纸屑的纷纷坠落和弥漫在天空的硝烟飘散,迎案的人马与看案的人山人海也渐渐散去。但人们议论前村七月半迎案盛况的话题却越发浓烈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新的话题所替代。
                                                                                                                                                                                                                                 1986年8月27日初稿
  1986年10月14日修改
2021年9月改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