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2009-11-05 14:03:48)
标签:

文化

老皮系列札记

分类: 老皮随笔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

 

 

156·阅江楼记

 

    我一直认为,气息是一种很奇特的感受。但气息因为是无形的,也就常常被人们忽略了。实际上,在虚无的气息之中,包涵着许多具体而丰富的印证,或回忆。

 

    当我们来到阅江楼,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种皇家的气息。这样的气息不止体现在拥有皇家规格的建筑上,其中也掺杂着清晨薄雾里长江的宏伟气息,以及山花野草间丰盈的清新气息。

 

    清晨登阅江楼,放眼远眺,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不远处,南京长江大桥横架南北两岸。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一种博大浩荡的气息油然而生。

 

    在这个交融着自然美景的清晨,在我屏住呼吸的敬意里,我突然明白了,气息是有生命的。像所罗门王的宝瓶,启开瓶口,夹杂着记忆的气息袅袅地飘溢而出,在空气中就幻化成一个片断、一幅画面、一段时光。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地走近了阅江楼。被誉为“江南第一楼”的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的狮子山上。建筑群整体成“L”型,主楼有七层,总高度51米,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整体建筑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轮廓优美。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缘边,色彩鲜丽。屋檐下斗拱彩绘缤纷眩目,廊柱、门窗、栅栏等木构均以暗红色油漆,古色古香。进入楼内,迎面平台放置着皇帝的龙椅,周遭木构精雕细刻,无比华美,更显皇家气派。

 

    然而,有谁会留意到,阅江楼的所有建筑和设施,其实都是在几年前才建造完成的。而在此之前,阅江楼并不存在。

 

    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卢龙山大败陈友谅,他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之后,朱元璋又命朝中所有文官每人都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因此,阅江楼身价百倍,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一起跻身为江南四大名楼。

 

    虽然有朱元璋和宋濂的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600多年,但不知为什么,阅江楼却始终没有建成。朱元璋在《阅江楼记》开篇所写:“洪武七年甲寅春命公以山为台,构楼覆首,名曰:阅江楼。”终成一纸空谈。当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因文人骚客题诗而名扬四海时,阅江楼却始终因有记无楼而沉寂着,成为了四大名楼中的特例。

 

    逝者如斯,在600多年后的2001年,人们终于根据朱元璋笔下“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风飞,彤飞彩盈”的具体描述,在狮子山顶建造起了阅江楼,了却了朱元璋未尽的心愿。

 

    如今,当我们在阅江楼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气息,似乎更加博大浩荡了。

 

    静下心的时候,却又觉得气息与许多生命中的东西一样,都不要太浓烈才好。即便极致的昭示今后忆起也必惊心黯然。(10.13)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舒园札记(156):阅江楼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