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1月03日

(2013-01-03 14:19:08)
标签:

杂谈

http://www.smweekly.com/photocenter/2013/201301/a/P634928193398823309.jpg

奥斯卡大热小本转型导演的第三部作品剧情紧张,张力十足

 

张力十足的冒险之旅

 

这是一起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真实的以假借拍电影把人质带出伊朗的历史事件,影片在开场时便以近乎纪录片的方式介绍了伊朗数十年来的历史,以及三位领导人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随后是镜头转到大批伊朗民众聚集在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外抗议的场景,而重点自然是11月4日的这场伊朗人闯入大使馆的危机事件;而影片的最后则将当年的历史照片与影片的相关人物、场面相并置,前后呼应,此时无声胜有声。

 

导演本·阿弗莱克也注重于刻画非常处境下的人性与心理。如六名美国人躲藏在大使的官邸里长年累月不敢外出而引起大使家的伊朗女佣的怀疑时,便将不同处境的人的不同心理呈现了出来,如大使夫人的担忧,六名美国人的恐惧;而当特工Tony Mendez孤身来到德黑兰想要解救他们时,他们也从原本的充满期待变得很失落(因为单靠一个人想要救走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些看似拖慢节奏的内心描写,实际上则让影片显得更真实可信。另外,影片还一边采取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通俗剧方式,一边调侃了好莱坞,调节了紧张的气氛。

虽然《逃离德黑兰》只是本·阿弗莱克的第三部作品,但本片已经将他在导演方面的才华展示得一览无遗——毕竟影片《逃离德黑兰》的故事已经是众多周知的大团圆结局,但在本·阿弗莱克的处理下,前半部分的缓慢节奏、不时流露的幽默与后半部分的紧张相辅相成,特别是最后逃离机场时的那一幕更是张力十足、剧力万钧,再加上本片在刻画人性上的细腻感,无疑成为本年度最好的好莱坞商业片之一。 文_阿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