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秦人后代

标签:
奥运《英雄》南都娱乐周刊后代张艺谋娱乐 |
分类: 娱乐 |
http://www.nbweekly.com/resources/images/bm728x90_09121.jpg
《三枪》上映前夕,张艺谋在北京接受本报执行主编谢晓的独家专访。
本报人物观察员 《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谢晓
评论一个比自己成功千百倍的人,我自觉资历甚浅难以下笔,何况这个人是张艺谋。从2003年一起去奥斯卡见证《英雄》参赛,到最近《三枪拍案惊奇》首映,大致算来我们也在采访的形式中“不一般”地认识了六年以上,一同去过三个国际电影节。而凭着自己与他不算太长的相处,我得出了这样的点滴印象:不一般的勤奋、不一般的严苛、十二分的自信。
最早近距离接触张艺谋,是我跟随《英雄》剧组赴奥斯卡。在几天的行程里,由陌生到熟悉,明显感觉到导演对我的态度变化。刚介绍认识时,他不苟言笑,一直保持着礼貌的距离,那双沉沉的眼睛似乎总在观察打量我们,几天下来慢慢熟了,导演越来越放得开,与我们一拨年轻人尽情玩笑。后来听导演闲聊起他一路曲折的经历和对这个圈子的看法,让我大吃一惊,
“我知道如果我现在要得了一场大病倒下去了会有多少人暗地高兴,但明天他们照样去医院看我……”
真是出乎意料的悲观与灰暗。事后我猜想这大概与他出身不好有关,读书工作都四处碰壁,家境贫寒,最需要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却遇上“文革”,满眼所见尽是社会动荡不安、人心叵测的消积面,让他将“敌友”分得很清。后来听说还不仅如此,直到导演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又有人指责他是靠“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中国人的丑陋”获奖。所以面对陌生人,他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内心包藏得很深,甚至全副武装做好被进攻的防御准备。
但对身边人,他又是另一种依赖与责任。这么些年,他自己的生活没怎么操心过,但该给父母朋友买什么礼物、给女儿一些怎样的人生经验,他从来不敢忽视与怠慢。当时《英雄》去参赛,国内得奖呼声很高,随行的一帮朋友个个都抱着极高的期望,但张艺谋似乎一早就看淡这些荣誉加身的礼遇。一方面十分清醒,不断地给自己泼冷水;另一方面他又很在乎朋友的感受,并不想扫兴,十分配合。坐在颁奖现场的张导,每次都会热烈地为他人鼓掌,完全沉浸其中。后来《英雄》上映,我才真正见识了批评的来势汹汹,明枪暗剑,我暗叹这绝非一般人心理素质所能抵挡!这时也才理解:张艺谋为何每次面对不知来意的批评时总能快速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历史使然。
陈凯歌曾不开玩笑地说张艺谋长得像一尊秦兵马俑,是真正秦人的后代。所谓三秦五律汉唐余绪潜移默化,秦始皇翦灭六国一统江山的壮阔与豪气大概也在张艺谋心里大书特书吧,让他在批评声中越发顽强地要证明自己。或许正是这种秦人的遗传,加上后天无比勤奋,张艺谋最终成为举国瞩目的奥运开幕式导演!那绝对是一个标志,不管你服不服,张艺谋从此全方位地把一群曾经自视不凡的导演远远抛在了身后!
更难能可贵的是,盛名之下的张艺谋还能始终保持一份自我清醒。天蝎座的完美主义令他时常对自己不甚满意。即使是在外界看来空前成功的奥运会,他也只“给团队打一百分”。言外之意,自己还有进步空间。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评价在普通人眼里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2005年《千里走单骑》上映前,我跟随导演见证他在夏威夷拿“终身成就奖”、东京电视节盛大首映,之后一直埋头办杂志。这一次《三枪》上映,我亦是相隔三年后再见导演,他还是那般偏爱红色,脖子上围着条爱马仕围巾,言谈举止都有了点时尚的味道,身板硬朗,永远像个精力“超人”。台上台下,面对质疑,他变得游刃有余,胸襟开阔,从最初的自我保护进而变得百毒不侵。我暗暗地打量他,体味到了他所描述的奥运之后更加自信的状态。哎,能从热爱的事业中不断获取成功又获得幸福之人如张艺谋者,总归是极少又极令人羡慕的吧。
各位敬爱的读者:
感谢您阅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都娱乐周刊》杂志,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想法,请您花几分钟时间填写我们的问卷。您只要认真填写我们的问卷,就有机会参加我们的奖品大抽奖,赶快行动吧,也许您就是幸运中奖者之一!
前一篇:贺岁电影第五波:大片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