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当时很怕 被叫老年人”

(2009-10-26 11:01:21)
标签:

杂谈

  这个当年唱着校园民歌步入歌坛的少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与邓丽君并驾齐驱,红极一时。历经了和杨德昌的情爱纠葛、亲人的撒手人寰、身患恶疾和一度失声的打击与折磨,一路行来,沉浮坎坷,然而每每亮相于舞台,她却总是泰然自若、淡定从容,笑容一如既往。醇厚宽广的声音,几十年如一日,清风抚背、宛如天籁,浸入了人们的心底,融进了七情六欲里,久久不化……
  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是台湾校园民歌风潮最意气风发的岁月,
蔡琴作为见证者和经历者,她已将歌声留在了那些曾经的记忆中。
上图为蔡琴在作为校园民歌歌手登台演唱
下图为蔡琴与民歌歌手李建复、黄大城、殷正洋等合影
蔡琴

  1979年出道至今,共发行了40多张专辑,横扫台湾金鼎奖、金曲奖,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等各类奖项。上世纪70年代以民歌歌手身份开始涉足歌坛,随后出版了第一张唱片《出塞曲》。名曲有《恰似你的温柔》、《你的眼神》、《最后一夜》、《不了情》、《读你》、《被遗忘的时光》等。

校园民歌盛世
“内地的校园民歌比台湾晚十年”

  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是台湾校园民歌风潮最意气风发的岁月。在那个充满浪漫、热情和理想,自觉又宽容的年代里,校园歌者们把青春洋溢的创作激情和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和谐地统一了起来,因此他们的妙笔下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原创意识和文化意味就格外淳朴清新。作为这一时期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之一的蔡琴,近期发行的新专辑《爱像一首歌》中收录了《微风往事》、《再别康桥》、《乡间小路》、《偶然》和《祈祷》等当年脍炙人口的华语经典,借以追忆那纯真灿烂的似水年华,并悼念梁弘志、马兆骏等已故好友。

南都娱乐:作为台湾民歌的见证者,您以为它的全盛时期应该是哪几年?

蔡琴:它的起源应该是1978年,到1983年的尾期,大概红了5年。

南都娱乐:在这几年中,校园民歌是不是受众很多,当时的状况是怎样的?

蔡琴:当时我们这些大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没有人不唱校园民歌的。虽然市面上还有流行歌曲,但学生不唱,只唱校园民谣。我以前看中央电视台,内地是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流行校园民谣的,出了高晓松、老狼等音乐人,时间比台湾晚了大概10年。

南都娱乐:当时台湾校园民歌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蔡琴:就是学校里面的学生,自己写自己唱。那个时候这种特色已经比较典型化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校园民歌手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可以唱父母亲的老歌,但我们并不只沉醉于老歌,我们也有自己的创新。而且在形象上都是以不化妆为荣。

南都娱乐:那个时候最火的民歌手有哪些呢?

蔡琴:在上世纪80年代,最红的明星是刘文正,在各大校园里都很有名。木吉他和唱团里面的吉他手李宗盛、李建复、还有黄大城,很多人。

南都娱乐:你曾说过“没有梁弘志就没有我”,而且你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正是他的手笔。

蔡琴:现在提到新民歌就会说到我的名字,但是不是我一个人开创了新民歌,这种乐曲的流行,梁弘志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恰似你的温柔》是他发表的处女作。写完这首歌,他征集很多人来试唱,听了好几个女孩子的演唱之后,他都不满意,于是起身离去。轮到我唱的时候,本来梁弘志已经下楼了,我这一唱就让原本已经下楼的梁弘志折身回来了,他说这首歌要的就是这种感觉,非我不录。

南都娱乐:但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恰似你的温柔》这首歌的原唱是邓丽君?

蔡琴:可能是内地的歌迷先听到她的版本吧。而且后来刘文正、费玉清很多歌手都翻唱过这首歌。

南都娱乐:刚才提到李宗盛,他算是校园民歌的后起之秀了吧?你们很早就在一起合作了吧。

蔡琴:我们在大学时,每一场演唱会,当时都是他帮我唱和声。那时候没有分什么唱片公司。这些民歌手很可爱,看到你上去,他就在后面帮你唱和声。包括黄大城也是。那时候我们不分彼此,大家的关系都很好。

南都娱乐:你对李宗盛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

蔡琴:他的眼镜特别好看。呵呵。他很孝顺他爸爸,普通话特别标准,那时候,我们觉得他是个很可爱的小老头,像小老头般的年轻人。人很好,很热心,那时候,我们不觉得他会写歌,只是觉得他唱歌很好听。

南都娱乐:听说你还比较欣赏胡德夫?在某次活动的后台你还给对方跪下了?

蔡琴:对对对。因为我从高中的时候就听他的歌。他是我的前辈。他唱的时候,我还是中学生。胡德夫的声音很好听。那次是我们校园民歌30年晚会的时候,我们10周年一次的大聚会才看到他演出。我说今天我要给他下跪,他的歌太好听了,我连续听了好几天。当时我是真心的。结果把他吓了一跳。其他的歌手看了觉得很好笑,那次我的印象深刻。

南都娱乐:民歌的衰落是因为后来流行音乐的冲击?

蔡琴:没有被什么样的音乐冲击了。而是唱片公司一下子把这些歌曲全制作成唱片了,我们这些本来是无名英雄的,都变成有名的人了。本来,我们在校园之间算是无名英雄。各大公司找作曲人或制作人去复制一大堆,甚至于复制假的民歌手。我们以前为什么是民歌手,是因为我们没有上电视啊,我们也不化妆啊,看起来就是新鲜、自然,朴实。后来很多假的民歌手都是经过唱片公司包装的,已经很商业化了。我们这些已经出了名的,有些毕业离开了歌坛,有的走到了幕后,慢慢就没有真正的民歌手了。
 
天生沧桑的嗓音
“那时候很怕人家把我叫老年人”

  凭借一首《恰似你的温柔》,蔡琴奠定了她在民歌时代金嗓子的地位,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洗涤和沉淀,她的歌声依然历久弥新。蔡琴的音乐生涯似乎没有稚嫩的时代,横空出世之时仿佛就已经饱经沧桑。当她波澜不惊、低回委婉的声音,在抚平聆听者伤痕之时,她不过只是一个梨涡浅笑的妙龄少女。弹指几十年,却成了华语乐坛毋庸置疑的“常青树”。那段快乐挥霍着青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豆蔻年华新鲜犹在眼前……

南都娱乐:你在变声之前有没嗲嗲的少女声音?

蔡琴:有。在小学4年级以前,我还都是清亮的高音呢。4年级就变了,变得好怪。我妈妈还有些担心呢,一个女孩子,怎么变低沉了?我自己也觉得很可怕,像个小鸭子似的。呵呵。不过这和我的音色和唱腔有关,我是比较没有一种社会气息唱腔和时间限制的歌手。

南都娱乐:刚刚也提到了,梁弘志之所以要你来唱《恰似你的温柔》是因为被你的声音吸引了。年轻轻的你,怎么能表现出他要的那种沧桑感呢?

蔡琴:我去试音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这首歌的调子降低些、速度放慢些,我就按照个人对歌的理解唱了,正好是他想要的感觉。那时候我和妈妈也担心呢,说20岁不到的女孩,怎么声音像三十几岁的女人。

南都娱乐:声音和真人对不上号?

蔡琴:对啊,《恰似你的温柔》太火了,上不完的电台通告,还有拍封面、上电视什么的,而且每天都要演出,慢慢地走在街上就能被人认出来了。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先听过我声音的听众对我的长相是不接受的。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才慢慢把我的长相和声音统一起来。

南都娱乐:你曾经在接受访问的时候,提到过曾经有段时间比较抵触唱老歌,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蔡琴:我的第一张专辑,第二张专辑都选了一些老歌,红了。这些歌是我爸爸妈妈他们会唱的歌。因为我生活里面跟我的爸妈学了很多老歌,所以我就放在唱片里了。而且爸妈他们那个年纪不会来买我们的校园民歌,他们觉得我们的歌词很幼稚。所以我出专辑的时候,特意放了两首他们喜欢的歌。我想,让成年人喜欢听我的歌,也是为什么我存活下来的原因。后来1984年我唱《最后一夜》。这是首复古的音乐。结果又红了。唱片公司老板当然要做生意,就想我出老歌专辑。我那时候还很年轻,年轻人就怕变老嘛,而且当时我那只是想玩唱一下,没想到卖钱,所以很怕人家把我叫老年人,搞不清楚我是哪个时代的歌手,所以比较抵触唱老歌。

南都娱乐:那么在你的概念里,经典老歌的魅力是什么?  

 蔡琴:真正的老歌是我小时候父母亲唱的歌,也就是他们小时候流行的歌。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爸爸妈妈一起听那些歌。我们家只有一台破旧的录音机。爸爸喜欢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妈妈爱听周璇、白光的歌。跟着妈妈,我听会了《梦里相思》、《情人的眼泪》、《三年》等。这些老歌充满了文艺气息,耐人寻味。 

南都娱乐:上世纪80年代你出了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唱片,哪一张卖得最好?

蔡琴:《抉择》和《出塞曲》,销量第一名。至于销量我觉得那个时候唱片公司都是骗我们的,不知道具体数目,我只跟你讲,1984年我的唱片销量就已经达到200万张,老板非常高兴。那时候市面上好多翻版!
 
主题曲和歌舞剧
“从我开始唱歌就已经跟戏剧结缘了”

  蔡琴这辈子注定要与电影结缘。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从刚出道时的《抉择》开始,她就一只脚迈入了电影的浮华世界。如果说《青梅竹马》是蔡琴与电影一次懵懵懂懂的初恋,那么与导演杨德昌十年无性的婚姻就像蔡琴与寥寥几个电影角色貌合神离的眼神般扑朔迷离。而在《无间道》中大热的《被遗忘的时光》则是她与电影最美妙、契合的完美结合。或许对于蔡琴来说,最擅长的还是塑造自己,而不是别人。

南都娱乐:您唱了很多电影主题曲。

蔡琴:我很喜欢唱电影,或者电视剧主题曲、插曲。因为我是个大戏迷。像我灌唱片,每首歌我都要想个故事,才把它唱得出神入化。

南都娱乐:可能给大家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无间道》中《被遗忘的时光》。

蔡琴:那是一次无心插柳。唱这首歌不是为了电影。不像《雷雨》,是专门为了电影唱的。导演把《被遗忘的时光》用得很好。我觉得这首歌能红,他的功劳最大。他本来就是个发烧友,把音乐巧妙地安插在电影中,这歌才能大放异彩。

南都娱乐:你记忆中对哪首电影主题曲印象最深?

蔡琴:《抉择》。因为那个时候我才刚出道。一个电影找我出了一整张唱片。10首歌中8首都放进去了。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放进去。可能就是因为太红了,导演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歌都往里边塞。 

 南都娱乐:为什么这么多电影会青睐你的音乐呢?

 蔡琴:其实我在唱校园民歌的时候,我很多歌曲就被电影或电视剧,拿去当主题曲了,所以我在歌唱的时候,从我开始唱歌就已经跟戏剧结缘了。他们大概觉得戏剧里面我的声音很适合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南都娱乐:不仅是唱电影主题曲,后来还演了几部电影。

蔡琴:只拍过三部,因为我不喜欢拍电影。我不是明星脸,也不上镜。而且电影是导演的作品,有些时候演员参与其中是很茫然的。所以我更喜欢歌舞剧,一气呵成的感觉胜过拍电影。

南都娱乐:当初为何要和杨德昌合作《青梅竹马》呢?

蔡琴:当时有很多剧本找我,我也想尝试一下,就在里面挑了个最好的角色。而且我知道这个导演是比较好的导演。

南都娱乐:你第一次接触歌舞剧是在上世纪80年代?80年代的台湾似乎歌舞剧并不盛行。

蔡琴: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刚刚开始唱《恰似你的温柔》后没多久,我们台湾很多的校园民歌手组成了一个演唱会的阵容,包括齐豫,一起巡回美国八站八所大学去演唱。到了纽约那一站,我们就是去看音乐剧,这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看。我那时候看到的女主角是我的偶像ELAINE,不管是表演还是舞台设计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就想为什么中国没有呢?

南都娱乐:所以后来你选择亲身参与了,并且还为此着迷。

蔡琴:1996年的时候,张雨生写的叫《吻我吧,娜娜》,其实那个就是《驯悍记》莎士比亚的剧本改编的,台湾终于有人在做这个事了。1997年的时候他们来找我,说,我们要办我们这个剧场的第三个歌舞剧,想请我来演,我立刻说,好,我根本不会哦,我什么都不会,我只会唱流行歌曲,我不会跳舞,我也不会演戏,而且我不知道那个我会不会,但是,天啊,今天我的梦成真了,有人来找我,我答应了,可是我告诉你,我跟导演说你要给我一年的时间上课因为我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什么都是从头开始学的。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我却很喜欢演歌舞剧,之后也陆续演了一些。
 
 
记者手记
少女般的蔡琴

  蔡琴不似一般的中年女人。倒不是指相貌打扮,我说的是心态和娇嗲的神态。谈到几十年前的校园民歌时代,除了对好友的辞世唏嘘惋惜,并不见沉重追思之情,仿佛青春只是昨天,美好就在眼前。说到整蛊好友的派对和浪漫的小女人心思时,又流露出如同少女般毫不做作的憨态:快乐时大笑,惆怅时叹息,饿了可以撒娇般地嚷嚷索要食物……这样的蔡琴,哪里像是“歌坛常青树”,俨然还是几十年前那个憨态可掬的妙龄少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