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白:赵本山的那些破事儿

(2009-02-16 15:26:11)
标签:

刘老根

关东大先生

人情味

遗老遗少

赵本山

娱乐

分类: 娱乐
只要是关于人的事,就不分大小,只分好坏。在《关东大先生》中,民国初年的老沈阳(旧称奉天),商人、军阀、前清遗老遗少,他们纠结在一起,斗智斗勇,当然更要斗傻斗蠢,这里面没有大事件,只有好玩、愚蠢的好坏事儿。虽然讲寻宝的传奇故事,但你说这里埋藏的净是一些生活中的破事儿也完全没错。

南都娱乐周刊编辑:杨文 文/朱白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2009/02/10/c2aa588088fe40e5ba16e01828df9ed1.jpg



  这部被视为赵本山的转型之作的电视剧,最大的转型大概就在于形式上的突变,从乡村人情味滋生出的笑料转型到了人物身份引发的戏剧冲突,这看似更往传统意义上的正统电视剧上靠了,但是也有人说这是赵本山被掏干了——只能通过编剧笔下的剧情而非活生生的生活来逗我们一笑。没有了“乡村人情味”为根基,赵本山在处理细节上也显得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很多地方只能遵循规律按部就班,看春晚上他带领徒弟的表演,就能发现一个重量级包袱在他的轻柔处理下是多么自然和谐,所以有人说,只要赵本山戴上那顶乡土帽子他就成了活宝。当然,这话也可以换个说法,赵本山摘掉头上那顶破帽子,他可能就没戏了。如果拿《关东大先生》跟之前的《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几部戏作比较,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只能说前者照比后三者少了最能体现生活细节的小佐料,你一生经营的题材和你可以拍的题材区别就在于此。

  这部戏里最出彩的应该属于地域风情和人物表演,老沈阳的风情对于赵本山来说不是难事,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众人眼里的神来之笔。至于演员,仍然是本色演出,跟之前的赵氏作品一样,大量的亲信和自己演艺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本色正是赵氏作品的风格之一。顺便说一句,央视播出的应该算是删节版,原本47集只播出了45集,删掉的两集内容应该说非常精彩,有赵本山的性情表演,大概也正是因为太过“放肆”,而被央视以“涉嫌有损残疾人感情”而删节了。

  这样一部所谓转型作品中,似乎轻易就可以发现赵本山对于突破的迫切心情,在手法和题材上突破的想法虽好,但毕竟离开了自己擅长的舞台,还不如在意识上真正做 一个“大先生”,让各种本我的“放肆”来得更顺其自然一些。看赵本山那张灵巧的脸,就如同《刘老根》里那个刚刚把事业做大却无力摆平身边亲情的刘老板一样,如何在高峰之上不断迈进并与大师身影重合才是应该处心积虑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