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里多少荒唐事……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
中国的大学体无完肤
象牙塔变得与社会越来越相似
爆出的很多荒唐新闻
也越来越超出我们的想象
高尔夫必修课、食堂观光电梯、彩票学硕士
还有,芯片造假、教授嫖娼
是我们对大学要求太高,
还是大学迷失了自己?
象牙塔变得与社会越来越相似
高尔夫必修课、食堂观光电梯、彩票学硕士
是我们对大学要求太高,
策划 张东生
执行 彭晓芸 谢海涛 胥晓莺
插图 李峰
执行 彭晓芸 谢海涛 胥晓莺
插图 李峰
专家观点
趋附社会现实是糟蹋大学
王晓明(上海大学教授)
王晓明(上海大学教授)
我并不相信,这些大学的校长就这么无知。他们所以批准开设这样的课程,大概还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今日中国,一个人能否成为精英,常常并不取决于他在知识、胸襟、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沟通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用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他的“人脉”。人脉者,认识许多有权、有势、有钱之人也。这里,就用得着高尔夫球了,一边打球,一边东张西望,看到真像有钱有权之人的,就凑上前去,由搭讪而熟悉,由熟悉而生友情,由友情而……高尔夫球课程的吸引力,其实是在这里。
应该说这样的对现实的理解,并非十分荒唐,别的不说,那些被揭露出来的官商勾结的丑闻,就说明了“人脉”与“精英”的紧密联系。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丑恶的现象,堂堂大学,不在课堂上培养对于这种丑恶的蔑视和批判意识,反而开设课程来迎合和鼓励年轻人对这现实的趋附之心,未免太自贱了。这里所反映的,其实是一种面对现实的不自觉的麻木,一种鲁迅所说的“奴才”意识。“精英”云云,扯淡而已。
高等教育贵族化不可取
储朝晖(中央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
储朝晖(中央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
我不赞同把高尔夫作为一门必修课。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就是社会精英?精英的出现需要经过日后的社会实践,并不是进入大学校门就成为了精英。我们的大学普遍存在这种定位的错误。
人的态度的培养有多种方式,是不是就要选择高尔夫?如果开设选修课,学校收费又比较低,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我不反对。但是我们也做过一个统计,现在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大概是23%,其中只有大概7%的家庭有能力支付上学费用。也就是说还有10%以上的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孩子的上学基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开设高尔夫必修课,是我们这些年高等教育贵族化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前一篇:胡歌专栏 第一篇·悼念女助手
后一篇:厦门大学高尔夫风波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