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级的大学生到底在想些啥?
(2019-03-14 17:45:52)
标签:
教育大学生留级 |
每年的这个时候,心情都甚是复杂,因为总有学生状况频出,打乱节奏,让好好的毕业,挥手自去。
今年,不说全校,但我们学院,就有12个留级1个退学。与去年同期相比,势有略增。
这些学生,无论平静与否,最终,都要掩了情绪,接受现实。社会的残酷,在那里都是。
世界是守恒的,出来混,迟早要还。可惜,总有人不信,直至付出代价,才懊恼大学四年,一直在无谓地虚度光阴。
四年的同学,读研的读研,上班的上班,总有那么几个,学业不达,还得滞留一到两年。
年轻就是任性。我常常不明白,为什么总有学生在本该好好读书的年华里,非要心生旁骛,执迷其他。
人要有底限。身为大学生,学习的确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但最少,不能挂科,等到该毕业的时候,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如果连这个都达不到,又遑论其他。
父母亲人尚且不论,最对不起的,其实是自己这四年一去不再的青春!
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孩子,其实,骨子里,还是传统的。眼见着一起进校的同学各奔前程,他们自己却要留级,大抵,他们也是惶恐的。
再桀骜的孩子,也只是孩子。真摊上事的时候,他们很难冷静处理,只能消极应对。很多时候,那些看似飞扬跋扈的反抗,不过是他们无计可出的伪装。日日陷在自卑自厌的泥淖了,渐行渐远渐不青春。
工作这么些年,见惯了那些留级的学生,一留再留,终至留无可留。大多数时候,这些留级的学生,因为不愿意脱离原班级,所以也融入不了新班级。
可是,每一级有每一级的任务,原班级忙的是原班级的事务,本应该他们待的新班级,他们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完全疏离。于是,学分越欠越多,学业越来越艰难。
这时,放弃,总是来得最为容易!
那些因为学业困难留了又留最后退学的学生,时常让我怀疑留级制度的必要性。如果学生根本无心学业,不说两次,就是给他再多的机会,也不过是徒然浪费而已。
或许,在他们眼里,留级不是机会,而是彻头彻尾的坎。至于如何跨过这道坎,很多孩子茫然不知,家长也鞭长莫及。校方其实也在努力,配套了一系列的措施。可是,对于那些完全无心学习的学生,再多的努力,也是百计莫出,形同虚饰。
自然,学校也不乏留级后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修完学业的孩子,但主因,还是在于他们自己的改变和努力。每一个孩子,都肩负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期望和努力,所以他们的失利,才更让人叹息。
中国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是这种重视,基本都到高中为止。一旦进入大学,父母们就得偿心愿,彻底撒手了。孩子有自律能力倒也罢了,那些控制力稍差些的,便会信马由缰,忘乎所以。
沉迷游戏者甚众,一心赚钱的也不少。前者自不必说,后者倘要负担家累,自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是,如果单纯一些,学校有那么多的奖助学金,只要好好学习,简单应付生活,应该足够可以。
有的学生就很奇葩了,他们罔顾学业,想法设法地去赚钱,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因为他们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有的让家里投资,搞辅导班,搞驾校,有的就是小包工,找人单纯地发发传单……
结果,留级的留级,结业的结业,等家长反应过来的时候,已是悔之晚矣!如此地急功近利,舍本逐末,问题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干系最大的,大概还在家庭教育。
生而为人,到底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他们从来都是混沌的,甚至从没认真思考过。
虽然,所有的历练,最终都会成为风景。但是,对于即将经历这一切的他们来说,身处其中的泪与痛,轻易也不能对他人言说。或许,只有内省和自持,才能托起翅膀,为他们觅得勇气和希望。
前一篇:难得有晴天
后一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