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2019-08-11 23:04:10)
标签:

教育

历史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访沙中校友、东部战区某空军旅郑锦华郑佳夫妇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我校杨继宁副校长等四位老师远行千里从湖北沙洋到华东地区拜访校友。

校友会上,一位女校友身着戎装,显得很特别。她解释说,接到信息她来不及回家换衣服,因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赶来。交谈中得知,她叫郑佳,是沙洋中学2001届毕业生,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某空军旅服役,从事通讯工作,副团职军官。她说,“熊老师和付老师(付强,后调浙江绍兴市某中学)高一时还教过我呢,我原来在9808班,后来因学艺术转到9807班。”

说实话,20年了,如果不是她提起,我们恐怕记不起来,即使面对面也无法认出,当年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与眼前这位女军官,跨度实在太大了。

交谈中我们还得知,她丈夫郑锦华也是沙洋中学校友,与她同届,原9804班学生,现任某空军旅飞行大队大队长,正团职军官。同行的几位老师当年都没带9804班的课,对郑锦华没什么印象,但他当年考取飞行员的事我们记忆犹新,因为中学生考取飞行员比考取北大清华的概率还低,当时为鼓励学校和学生报考飞行员,曾有这样一个规定:考取一个飞行员算作两个一本大学生指标。

郑佳热情邀请我们到军营参观,杨校长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拜访过很多校友,但还没有拜访过现役军人校友,更想亲眼看看我们的空军基地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天下午,郑佳和她同事小王开着两辆越野车到高铁站接我们,谈讲中车子不知不觉从城区和平原的高速公路上驶进了山中道路,路变窄了,也有了起伏和拐弯,在一片低矮群山和绿树掩映中我们见到了一座军营。在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军官,自称是郑锦华的下属。郑佳介绍说,他也是我们湖北老乡,姓叶,洪湖市人。年轻军官说,欢迎领导、老师们,并给我们一一敬军礼。军人的礼仪和风姿令我们油然起敬,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

军械库打开,里面停放着一架由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现役歼10战机,郑锦华驾驶的就是这款机型。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真正的战机,正当大家围绕战机议论纷纷时,忽听外面一阵喧哗,郑锦华回来了,他身着空军夏装,满头是汗,微笑着与我们握手——原来郑锦华这么帅啊,真像年轻时的航天英雄杨利伟!

年轻军官像讲解员一样对我们讲解战机的性能,因为有很多专业术语,也因为保密的需要,这里不便赘述。

讲解大致完毕,郑锦华叫战士搬来梯子,让我们爬到高高的驾驶舱旁,他亲自为我们讲解。我们总的感觉是:做飞行员不易——身体条件要求高,考取不易;战机是两倍超音速,且一人一机,在那样的高空,过心理素质关不易;成百上千的按钮仪表,各种高难度动作,学起来不易;外界不确定因素很多,训练不易;如果真有战争发生,作为东海前线的飞行员该干什么,大家都明白……当今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树欲静而风不止,既有东海邻国还占居我岛屿,又有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更有某大国时常派飞机(或无人机)到我沿海抵近侦查,刺探情报,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

郑锦华说,如果有敌情发生,接到命令后9分钟之内必须做好上机准备,十几分钟战机就要飞到东海一线。郑佳说,她与郑锦华虽为夫妻,两人办公地也相距很近,但却很少见面。郑锦华吃睡都在军营,因为谁也不知道敌机什么时候来,战争什么时候发生,只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才能打有把握之仗。这次郑锦华有机会见老师们,是因为台风“利奇马”来了,这样的恶劣的气候当然不会进行训练,也不会有敌机来。

通过郑佳和其他战友我们了解到,郑锦华真得不易,从普通飞行学员到飞行大队大队长,已累计空中飞行2100多小时,多次立功受奖。2017年之前立过两次三等功,2018年立了一次二等功,今年又立一次三等功。这里面一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留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挖掘整理。

郑锦华的母亲现在正帮他们带孩子,当她看了介绍儿子先进事迹的视频时,忍不住一次次流泪,这泪水包含着一位母亲的自豪,同时也包含着母亲的心疼和担忧。作为郑锦华郑佳曾经的老师,我们的心情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母校的骄傲!母校全体师生以及全国人民都应该对他们表达深深的敬意——我们的岁月如此安好,正是因为有他们在为我们守卫着碧海蓝天。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郑锦华立功受奖时的照片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训练间隙郑锦华(右侧身像)在与战友们交流

 

通过走访郑锦华郑佳,我们又有了一个意外发现:沙洋中学1997届毕业生苏里也在这个飞行大队,与郑锦华是战友。遗憾地是,苏里去俄罗斯参加军演了,我们这次无缘相见。沙洋中学考取飞行员的学生凤毛麟角,而中国又这么大,竟然有两个年龄相近的校友在同一个飞行大队!正应了我们上次去台湾拜访校友写的一篇文章《世界很小,沙洋中学很大》。

参观完军营已经很晚了,小郑夫妇和战友小王又开车几十公里到城里请我们吃饭,安排我们住宿。席间,他们一再道歉,说没想到母校领导和老师来看望他们,因时间匆忙对我们招待不周。但在我们看来,他们做得够好了,那份真诚和热情令我们感动。该道歉的应该是我们,沙洋中学自60校庆至80年校庆,中间20年几乎中断了与校友的联络。现在虽然我们建立了校友联络机构,有了分管领导,但仍然做得不够,一是以前欠债太多,二是认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我们校友联络工作不是做多了,而是做少了。

到宾馆后,郑锦华与我们做了更深入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教育的问题。就以郑锦华郑佳为例,他们当年不过是“平行班”的学生,成绩并不拔尖。但现在看来,与那些当年所谓的“快班”“实验班”“火箭班”“英才班”的学生相比,无论是情商智商家国情怀还是对国家民族对社会的贡献,他们都不输给所谓的“尖子生”!是的,一些“尖子生”是考取了北大清华等名校,但评价一个人,看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应看他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看他本人在哪里定居,获得了多少财富,做了什么高官。

学校总是以分数作为丈量学生的唯一尺子,但社会是多元的,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教育不可与社会脱节。另外,基础教育阶段分什么“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都不相容。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中学教育不过是人生的起跑阶段,青少年可塑性极强,对学生妄下结论为时尚早。谁跑得更远,比得是综合素质,是耐力,还有诸多外界因素。所以,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目光远大,切不可鼠目寸光。有些老师总那么性急,总喜欢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的功能本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生未来还有几十年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更不适合做班主任!

 

岁月静好,是他们在守卫碧海蓝天

集体合影,左起:鲁玉双 熊道德 朱昌海 郑佳 郑锦华 杨继宁 付强

 

20198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