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孩子们会游泳……

(2009-11-05 20:2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德先生评时事

近两周来,电视、报纸、网络都报道了长江大学学生勇救两落水少年的英雄的事迹。我一直不愿谈论此事,因为太悲壮也太悲惨,牺牲的三位大学生都不满20岁,同我现在教的高中复读班的学生一样的年龄,我了解他们——正直、善良、勇敢而单纯。

媒体宣传的大量笔墨号召人们向英雄学习,但我认为,学习英雄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反思。

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在场的大学生大多数不会游泳,他们是靠责任和勇气救人。发现两个小男孩落水后他们十多人手拉手结成“人链”(这里面还有女生),救起了一名小男孩,就在另一名小男孩就要救起时,结果有一位大学生因体力不支松开了手,断链的那一端六位大学生便坠入江中,顿时呼救声一片,附近有几位正在冬泳的老人赶来,救起了几位大学生,因江中暗流涌动,有三位大学生不幸卷入江底……

湖北号称“千湖之省”,长江横贯东西,汉水纵跨南北,江河湖汊、水库池塘分布全省,湖北的孩子学会游泳应该是有条件的。记得我们小时候,男孩子们只要到了夏天就会泡到水里,像我们这一辈的湖北人几乎没有不会游泳的。而现在的孩子,学校一直强调“安全第一”,连体育运动会都不敢举行,更别说带学生游泳了;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也视水为“洪水猛兽”,今天的孩子大多数没下过水,就是家住长江边、汉江边上的孩子也不会游泳。估计现在住在海边的孩子也成“旱鸭子”了。

记得有一年我们到“清江漂流”(实际上是清江的一条支流小溪,那水深只不过齐腰而已),遇到了武汉的一大学生团队,有一个男孩的皮艇翻了,站在水里一动也不敢动,吓得嚎啕大哭,最后由工作人员把他搀扶上来。会游泳的人觉得非常可笑,但对一个不会水的人来说,齐腰深的水就非常可怕了。

又一年的暑假,我们复读中心的老师到漳河水库游玩,十几个人中只有我们年龄稍长的三位男教师游能到对岸,女教师和很多年轻男教师都不会游泳,了不起会点“狗爬式”。一位女教师躺在救生圈上戏水,一不留神弄翻了,在水中一阵扑腾和呼喊,可周围没人伸出援手,连她丈夫站在水边竟然也没有动——因为他也不会游泳。是我德先生把她救起来的。当然那里不是水深浪急,也没有暗流涌动,只不过举手之劳的事——我让她抓住了她身边的救生圈而已。

不要小看了游泳,学会了游泳,遇到类似情况,不说救人,起码可以逃生自救;而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一条小水沟就可能夺去生命。会不会游泳在平时也许无所谓,但到了关键时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

这次长江荆州段事故地点虽然存在着暗流,但毕竟是处于枯水季节,那天的气温也有20多度,这一点从当时所拍画面也能看到。那三位冬泳老人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能在此时英勇救人,除了他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也得益于他们过硬的水性。

我们现在社会有一种倾向,对安全的强调已到了因噎废食的地步。电视剧《沙场点兵》有这样一个情节:某部领导为了安全,在部队训练时不进行实弹训练,投手榴弹用的是个铁疙瘩。新任团长康凯(侯勇饰)到任后改为实弹训练,受到了上级某个领导的批评,领导的理由是:这样训练出了事怎么办?康凯回答:如果我们的部队长期不进行实弹训练万一有一天发生了战争怎么办?这样的演戏式的演习将来如何能够打得赢?

春天到了,如果想带孩子们出去踏春,绝对不行,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体育运动会也不举行了,免得出安全事故……只有什么都不做最安全。我们的孩子成天的就是书本、作业、考卷,如果有点闲暇时间就是电视、网络,根本就没有户外运动,何谈亲近大自然?估计这样下去连走路都会吃力了,下一代自我生存能力正在下降。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常常遇到水的,旅游、乘船、钓鱼、水上运动……即使这些都不可能遇上,游泳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强身健体活动,人泡在水里即使不动也是一种锻炼,水压对身体就有好处。那些想减肥的女士,那些想形体健美的人们,学游泳吧,那比一切药物都好还不花钱。既强身健体,关键时刻还能逃生、救人。

建议:每个学校都应该开设游泳课,每位家长都要教孩子学游泳,只要有大人在场,只要稍加小心,安全应该不是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狗日的职称
后一篇:一张彩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