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绩效工资——多收了三五斗
(2009-10-07 18:26: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
2008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广大中小学教师心情激动,奔走相告:这下中小学教师该摘掉清贫的帽子了,这下可以不低于公务员的收入了。
国家的这项政策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实施的情况可能还是不错的。据报道,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的收入涨了2-3倍,一位小学的副校长年薪也可达8万元。但是在广大欠发达地区,据我的几位博友反馈的情况,在苏北、皖北、豫东、赣南及本人所在的鄂中地区,施行绩效工资后,有的只涨了区区百元;有的出台了相关的诸多条例细则,为了拿到这点绩效工资,倍受辛劳和羞辱,得不偿失;有的发了绩效工资却把原来的奖金扣除,正负相抵,收入不涨反降——真成了“多收了三五斗”。
如果国家只给政策不给钱,而这个政策又没有一定的强制性,那么到了省、市、县、乡,必然层层打折扣——有些地方政府确实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按原政策给教师发工资已属不易;有些地方政府即使有钱也不发,因为教师人数占财政编制的比例较大,省下这笔钱可作他用,但又不愿背“不重视教育”的名声,象征性地发那么一点以表示本地政府是给教师发了绩效工资的,再找借口停发教师的其他津贴,如什么年终奖、年底月双薪等。实施绩效工资后,政府并没有多拿出钱来;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制定诸多的土政策,名曰打破平均主义,实则借机显示权力大施淫威!本来钱就少得可怜,却还要区分出三六九等来,弄得多数教师不愉快,就是拿钱相对多一点的教师也没有感恩之情,因为多得这点钱实在要付出太多。
既然是绩效工资就不能平均发放,这话听起来颇有道理,问题是现在并没有一个相对权威又令人信服的发放办法,各地制定的五花八门的土政策弄得民怨鼎沸。如有的按职称的高低发放,业内人士皆知,中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并不是一个动态的职称,有的虽说是高级职称却已经不能干活或干轻活,有的虽是个初级职称却在教学上挑大梁,这样发放绩效工资到底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是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呢?有的按官衔的大小发放,校长多少,副校长多少,主任多少,现在每个学校都官满为患,轮到真正第一线干活的教师手里就所剩无几了,请问这是在调动谁的积极性?这不是在鼓励教师不潜心教学而削尖脑袋做官吗?
如此看来,在没有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办法前,还不如平均发放绩效工资!平均发放还可以皆大欢喜,也会获得教师的感恩。
绩效工资可真愚弄人,倒像那情场骗子的空头许诺哄女孩子开心了。老师们朝思暮盼的绩效工资如果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没有此事。奉劝那些“情场老手们”别演出那哄女孩子开心的旧把戏,许诺的房子车子金链子原来是子虚乌有,为了热姑娘的心,让人空欢喜一场。现在的教师们还犹如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还在天真和单纯地等待着,还抱有一丝幻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