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有一对夫妇,见别人送孩子出国留学,也送孩子出国留学。他们不是领导干部,没什么灰色收入,也不是私营业主,财力非常有限,于是双双买断工作,变卖房产,凑足了孩子的出国费用。当有好心人相劝,叫他们别冒险,他们却天真地认为,只要孩子学成归国,一切都会好起来。不料,孩子在国外除第一年的学费同预期的一致外,以后各年都在上涨,这对夫妇无力后续资金,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孩子在国外并没有学好,起码得推迟一年才能拿到文凭。现在他们是进退两难,住在窝棚里,靠拣废品度日,加之心理的折磨,看上去已比三年前苍老了许多,真令人唏嘘不已。
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们对此都给予同情。但是我却要送给他们两个字:愚蠢!
他们不知道,一个在国内不好学的孩子到了国外同样不会好学!他们也不知道,现在的留学生归国,远不是前些年,就业同样难!他们还不知道,国外也不是遍地黄金,国外的月亮同国内是一样的,即使留在了国外,也不一定就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却非常固执地凭自己的想象做出决定,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我市一所重点高中,今年高考,考取了十多个北大清华,家长们便趋之若鹜,纷纷把孩子送到该校,上万元的入门费挡不住家长的脚步,一个个争相送钱,三天就爆满。有的中考只考了三、四百分的考生,则花了更多的钱到这所学校就读。大家都奔北大清华而来,如同买彩票一样,都冲500万而来。孰不知,买彩票的人成千上万,而中500万的人就那么几个。报上的大红套印和图片的宣传,某校考取了多少个北大清华,确实很吸引人的眼球。但在我看来,一个集全市所有尖子学生的中学,这实在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把这些尖子学生分散到各个中学就读,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只会更多。同在这所学校,也有些原来中考成绩很好的学生,后来给读废了,连第四批也没考取,但是,这些负面的东西校方是不会宣传的。如同彩票点上的宣传一样,当然只宣传某人花两元钱买中了500万,而从不宣传某人花了数万元却什么也没买中。
拿几万元钱去赌彩票的人,人们都会笑他愚蠢,不理智。但我觉得,他还不是最愚蠢的,因为彩票的中奖率还有几十万分之一,几百万分之一,而花钱拿孩子去赌北大清华的人,其概率只能是零!
第一,你不可能改变孩子的大脑,无论孩子在什么学校、什么班级,如果他的IQ没有改变,只是白搭。第二,你没有改变孩子的性格,正如上文所说,有些孩子在国内不爱学习,家长把他送到国外,试图让他爱学习起来,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缺乏学习激情和学习自觉性的孩子,你把他送得越远,情况只会越糟,他的EQ也没有改变,同样是白搭。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孩子,到重点中学就读,与周围同学的差距更大,更会使孩子觉得没有成就感,对自信心的打击也会更大。
所以家长应该顺其自然,考什么样的分数就读什么样的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而不要太看重外界的因素。
有些家长在社会上混得很不错,很懂得金钱的作用,以为什么都可以靠金钱买来的,但有些东西恰恰是金钱买不来的!
如果说有的家长不从事教育工作,干了蠢事还可以原谅,毕竟隔行如隔山嘛。可我们有些家长本人就从事教育工作,却也在跟着干蠢事,就令人不可思议了。花大钱把孩子送到“贵族小学”、“贵族中学”,就算你不明白道理,但前面把孩子搞“废”了的例子你看见了吧?
现在各行各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校也不例外。我有一位老同学在南方的一所私立中学“打工”,他们为“挖”北大清华的“苗子”,花了大本钱,甚至为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奖一套房子。我说这样办学不是亏本了,他说他们老板“精”着咧,你算算,每个学生交三万元,两千学生就是六千万,而他付给教师的报酬每年不到一千万,他该赚多少?所以老板也叫我们不要歧视差生(当然其目的不是教育的需要),如果没有差生,这教学楼盖得起来吗?好生为学校争名,差生为学校创利,这是中国学校的生存之道。
有一所四类大学,专招那些高考分数在200分以下的学生,你想750分的高考总分,只能考100多分的学生,基本上在中学里算没学。按教育部规定:考分没过第四批分数线的考生不能取得学籍。但学校先把学生招来读“预科”(没听说过吧,看来预科不是解放前大学才有的事),所谓“预科”,其实就是给他们补习一年的高中课程,第二年再参加高考,过了最低分数线再办正式学籍。那些实在过不了的“困难户”,就转入成人系列,有创意吧!校长指着那一群在操场上踢球的学生说,别人看不起他们,但我认为他们都是宝贝,市场有这个需求嘛。
现在的高中生,无论你成绩多么差,只要你愿意出钱就不愁没有大学读。扩招,扩招,近500万的大学毕业生就是这样来的!招生市场上是有这个需求,可就业的市场需求呢?
可敬的家长,如果你愿意受人(也包括洋人)“忽悠”,花钱为孩子“买”学校读,那可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