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
6月10日至20日,德先生有幸参加了湖北省高考阅卷,现将阅卷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所有试卷都采用网上评阅,客观题通过机读,主观题通过计算机扫描后在网上评阅。我参加了英语作文组(书面表达)的阅卷工作,本组的阅卷教师构成:大学教师或研究生占65%,中学教师占35%,每人一台电脑,有自己的编号和密码,考生作文扫描后随机分发到各电脑中。评卷采用双评制,即每份试卷随机由两人评阅,如分差超过4分,软件会自动生成三评。如某考生的作文一评为16分,二评为15分,那么该考生作文最终得分15.5分;如某考生的作文一评为20分,二评为15分,则需三评,如三评给出的是17分,那么该考生作文的最终得分应是二、三评的平均分16分,一评的20分则无效;如三评给的是10分,那么这篇作文将由阅卷组长或专家组定夺,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通过十天的阅卷,感慨如下:
一、高考阅卷是高强度的劳动。每天7、8个小时看电脑屏幕对视力的损伤暂且不说,精神压力更大。每天公布评卷者的各种数据:评卷量、合格度、吻合指数、平均分、自评指数和方差。
1、评卷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阅卷数量,如果没有量的要求,任其“磨洋工”,必然影响到阅卷进度,省考试院将不能按时公布考生的成绩。
2、合格度:不需三评的百分比。如阅卷教师甲的合格度为80%,那么他(她)评阅的每百份试卷中将有20份需要三评,如阅卷教师乙的合格度为90%,那么他只有10份试卷需要三评。合格度太低,不仅影响效率,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更可怕的是恰好两个合格度都低的教师碰到一起,会造成对考生的不公正,所以评卷组要求每位评卷教师的合格度要在90%以上。
3、吻合指数:个人所评各分数的曲线要与所在小组和大组的平均曲线大致吻合。越往后面评,吻合指数应该是越来越接近,如果某位评卷教师的吻合指数低,说明他在“特立独行”,别人给高分的,他却给了低分,别人给低分的,他却给了高分;大部分人的分数可能在12----17分之间,而他评的大部分人分数可能不在此区间;这个软件本身是不容有“个性”的,因为作文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正式评卷前又经过培训、试评,也不可能有多少自己独到的见解,之所以把英语作文叫做“书面表达”,是因为要求已框得较死,考生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主要是看语言的流畅性。
4、平均分:个人所评均分应与整个均分大致一致,当然越接近越好,如整个均分是10分,而你的均分是8分,说明你手紧了,你手下的考生相对地吃亏了;如你的均分是12分,说明你手松了,你手下的考生相对地讨好了,但对别的考生又造成了不公平。
5、自评指数:每天将你前一天已评过的试卷按2%的比例发给你重评,看你的评卷标准是否一致或大致相当,即两次评分不能出现太大的误差。这也是最使阅卷教师紧张的,因为每天评几百分卷,不知哪篇是自评卷,好像篇篇都似曾相识;即使你知道是自评卷,也不一定记得昨天所给的分数。所以必须抱着良好的心态,按照既往的标准评卷得了。
6、方差:从最低分0分到最高分25分各个分数值都应该有分,这样可以避免有人趋中求稳,也防止有人习惯性地给某个分数。如有人习惯给10分,可能是9分的作文或11分的作文都给10分,这样做也不影响他的合格度,但阅卷组长用来监视小组各成员阅卷情况的电脑上显示的图标为:10分是一根长长的竖柱,9分和11分则见不着或很短的竖柱。当然方差也不是越大越好,在6—7间较适宜。
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在阅卷大厅门口看公榜,以实名制公布累计到前一天为止的各项数据。大家都是教师,如果数据太差,面子上过不去。几乎每位评卷者在评卷的过程中都会在电脑中收到这样的短消息“你的某某号自评卷两次误差多少……”以提醒注意;合格度或吻合度较低的教师,会被阅卷组长或负责人叫去“谈话”;两三个“屡教不改”者,甚至被“请”了回去——取消评卷资格。这样做有点不近人情,对一位教师来说,面子丢大了;但为了对考生负责,这是必要的。经常在评阅前,负责人或评卷组长要对前一天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求或点评样卷。那些平时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可不要到高考阅卷场上去“吹芋”呀。德先生有近30年的教龄,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也紧张,第一天各项数据也不理想,但以后各项数据越来越好,除阅卷数量处于中等、自评指数不太好外,其他各项指标到后期甚至居小组第一,在大组也名列前茅。软件设计得很科学,对考生总的说来较客观公正,但也不排除个别有个性有“创意”的考生吃亏,因为“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高考阅卷虽是高强度的劳动,但给阅卷教师的报酬却不高。第一天,评卷工作负责人就讲,参加高考阅卷主要是一种荣誉,是担负着全省近50万考生或家长的信任。我们中学教师或许觉得报酬还过得去,而大学教师10多天在如此劳动强度和压力下只一千多元钱或许太少,他们做兼职或做家教也不只赚这点。所以有的大学规定不参加高考阅卷就不能参加大学4、6级评卷(4、6级阅卷的报酬要高得多)。
二、中学教育亟需改革。我们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不少,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但经过“十年寒窗”,最常用的单词都写错,如重阳节给老人送“鲜花flower”变成了送“伙伴follow”,送“卡片cards”变成了送“汽车cars”;有位考生写了这样的句子“The elderly are homeless at the Chongyang Festival.”,该考生把homesick写成了homeless,本来想表达“老人在重阳节思念故乡和亲人”,结果弄成了“老人重阳节无家可归”;有的学生连最常用的句子结构和基本语法也没弄明白,常见到这样的句子:I’m is Li Hua. We can singing and dancing;有的学生干脆不写,交白卷或抄上一段毫无关联的文字,最终得0分。平心而论,这次的英语作文并不难,成绩中上等的初中生用几个简单句表达也可得15分以上,但最终全省英语卷作文均分只有10点多,这说明半数高中生学英语不过在混日子。
不要一味地指责中学教师的工作不负责或水平低,难道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都不负责或水平低?问题的关键是,本来就不该有这么多的学生读普高,应该有一半的学生在经过9年义务教育之后,进入中职去学一技之长。有的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他做不了学问,而事实上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做学问。现在差不多是强制性地要求每个学生学外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某些教育“专家”不深入基础教育的实际,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研究出来的东西害人不浅。如这次的填空题就有些脱离中学教学实际,15分分值的填空题第一天阅卷后统计,很多学生得0分,这样的题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不出考生间的差异,出这样的题有何意义呢?第二天又重新修改评卷标准,考生的均分仍然很低。如果你是大学生或是懂些英语的人,请你做做下面的考题:
完成句子:
34. Last night, John was answering the letters that________ ( 寄给他的) during the past two weeks. (arrive).
36. She has an excellent ________( 对名字的记忆力), which helps……(memory).
38. The factory’s output of cars this year is ______(大约是去年的3倍)(as, great).
然后你再看看所给的“标准”答案,看看你能做对多少?
答案:34. had
arrived for him.
我们阅卷负责人是一所重点大学的英语教授,他说好多题他也做不到,我想他不应该是水平低吧!这样的考题将导向学生把活的语言学成死的语言,一些考题本身就违背学语言的规律,学语言本应该先熟练再精确,而我们的学生在语言尚不熟练的情况下就要做到精确,这是何等的难啊!那么只有逼着学生去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通过此次阅卷,更加使我认识到:要把学生成绩抓上去,必须从基础抓起,把基本单词的拼读拼写和基本的语法结构弄清楚。预防学生的“伪学习”,不要求速度,要一步步走稳,一步步落实后再往前走。
三、对考生的忠告。
1、重视作文训练。有的考生对于书面表达平时不训练,考试应付差事,而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选择题。要知道书面表达的分值是25分,而选择题只有10分,如果你的高考作文在5分之下,那几道选择题的得分也被抵消了。退一步说,选择题连猜带蒙还可以得几分,而作文是蒙不了的。两位考生仅作文可能就相差20多分。
2、重视书写。学生作文经扫描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其书写的好坏会更加明显(因电脑屏幕比作业本大许多),那些龙飞凤舞的字两位阅卷老师都不认识,“双评”又能怎样呢?可别怪老师给你作文评低分。在此,我要特别提醒那些女生,把字写大些、写浓些!那些又小又淡的字,放大200%也看不清,阅卷老师还要不断拉动滚动条来看你的作文,这给阅卷老师带来多大的麻烦。老师每天看几百份试卷,如果遇到一个缺乏耐心的老师,吃亏的还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