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
“你说我儿子是不是个窝囊废,我明明看见他挨打了。”母亲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回想我们的童年时代,谁没被大孩子欺负过?母亲警告了几个大孩子的结果是——几个大孩子都不和她儿子玩了。孩子没有了同伴会比挨打还难受,我们成人要能体会孩子的感受。由此我也想起了我初中时的一次经历:
孩子就是这样,有时会把同伴看得比父母、老师还重要。如果把长辈对下辈的影响叫纵向影响,而同辈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则叫横向影响。有研究表明:横向影响大于纵向影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更容易受横向影响的支配。家长、老师对有些事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如父母要孩子添加衣服,可孩子宁可挨冻也不加衣服,因为同学们都穿得那么少,我为什么要穿那么臃肿?有的学生明明适合学文科,可却偏偏选择了理科,可能他(她)的要好的同学都学了理科……这些都是横向影响的结果。
在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冲破家庭的阻力,冒着枪林弹雨,千里迢迢奔向延安,奔向各抗日战场,很多学生其实是受到周围热血青年的影响;而文革时期,青年学生以穿上绿军装、戴红袖章为荣,盲目跟风,把打砸抢当作了“革命”。所以横向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青少年受到的横向影响可能会决定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德先生在高中时期,曾体会过不良的横向影响。班上有一个男同学挺聪明,各项体育活动都能来两下子。他平常不怎么学习,但考试成绩还不错,所以在同学中小有威信。他对那些学习刻苦的学生总是讽刺挖苦,班上弥漫着以不学习为荣、学习为耻的气氛,想学习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害怕被人说成“只会死搞”、“笨”。这样的“横向影响”害了不少人,这同学本人也没考取大学或中专。
还有青少年因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就更值得警惕了。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使那些后进生得到正面影响,同时谨防“害群之马”的不良影响。
本文发表于《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07.5,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