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容忽视的横向影响

(2007-04-10 08:47:05)
分类: 德先生说教育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对德先生讲了这样一件事:她三岁的儿子在和同院的大孩子玩耍时,有时不免被欺负,这位母亲气愤不过,便找这几个大孩子理论,并给予了他们的警告。令这位母亲想不到的是,儿子非但不领情,还责怪她,“妈妈,你不要再训哥哥他们了,他们没打我,只是和我闹得玩。”

“你说我儿子是不是个窝囊废,我明明看见他挨打了。”母亲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回想我们的童年时代,谁没被大孩子欺负过?母亲警告了几个大孩子的结果是——几个大孩子都不和她儿子玩了。孩子没有了同伴会比挨打还难受,我们成人要能体会孩子的感受。由此我也想起了我初中时的一次经历:

 一次化学课,两个同学在讲小话,老师便叫他们回答老师刚讲过的问题,显然他们答不出。老师随后又叫我回答,老师的意图很明显,要用我的回答来鞭策那两个不认真听课的同学。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上课听讲认真,这样的问题是能够回答的。但遗憾的是,我当时竟然说“不知道”。中学时代的很多事我都忘了,唯有这件事历历在心,总感觉愧对老师,因为老师一直对我那么信任。我当时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哥们义气”,那俩同学甚至全班同学也心知肚明我的“良苦用心”。要是在今天,我一定会堂堂正正声音响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当时就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说“不知道”。

孩子就是这样,有时会把同伴看得比父母、老师还重要。如果把长辈对下辈的影响叫纵向影响,而同辈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则叫横向影响。有研究表明:横向影响大于纵向影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更容易受横向影响的支配。家长、老师对有些事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如父母要孩子添加衣服,可孩子宁可挨冻也不加衣服,因为同学们都穿得那么少,我为什么要穿那么臃肿?有的学生明明适合学文科,可却偏偏选择了理科,可能他(她)的要好的同学都学了理科……这些都是横向影响的结果。

在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冲破家庭的阻力,冒着枪林弹雨,千里迢迢奔向延安,奔向各抗日战场,很多学生其实是受到周围热血青年的影响;而文革时期,青年学生以穿上绿军装、戴红袖章为荣,盲目跟风,把打砸抢当作了“革命”。所以横向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青少年受到的横向影响可能会决定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德先生在高中时期,曾体会过不良的横向影响。班上有一个男同学挺聪明,各项体育活动都能来两下子。他平常不怎么学习,但考试成绩还不错,所以在同学中小有威信。他对那些学习刻苦的学生总是讽刺挖苦,班上弥漫着以不学习为荣、学习为耻的气氛,想学习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害怕被人说成“只会死搞”、“笨”。这样的“横向影响”害了不少人,这同学本人也没考取大学或中专。

还有青少年因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就更值得警惕了。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使那些后进生得到正面影响,同时谨防“害群之马”的不良影响。

本文发表于《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07.5,勿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乌鸦骂黑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