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煤矿行业的矿难不断与煤矿上的“官股”有关,所以煤炭行业掀起了一场清理“官股”运动。最近,郑筱萸事件也牵出了医药领域里的“官股”。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官股”,娱乐业里嫖娼卖淫、聚众赌博不止,因为有警察的“官股”;去年是房地产业的调控年,房价却“升升不息”,因为有“官股”;餐饮业生意兴隆,因为有“官股”;教育部门也有“官股”。
因为发生矿难塌死人、买了假药吃死人影响强烈,所以煤炭行业和医药行业的“官股”引入瞩目,而教育部门的“官股”便不那么彰显,其实教育部门“官股”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
第一、直接导致择校风,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人们知道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不能随便收费的,但民营学校不在之列,于是便有了一些“公私合营”的假民营学校,一些地方将那些硬件和软件都是一流的重点中小学“民营化”,而实质上校址没变,师资没变,只不过换了个名称,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政府部门领导都在里面入了股,为掩人耳目也与某个老板“合资”,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收钱了,当地人都知道这样学校的教学是绝对一流的,所以校方根本不担心没有学生来读书,家长为了子女的未来,不得不花高价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还有一种“校中校”,即同一所学校挂两块牌子,将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设备都集中到“校中校”,当然名义上也有“合资”的老板,但其实存在大量的“官股”。
第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样的民营学校是盗用了原校的资源和品牌,有的打着“扶持民营学校”的幌子搞什么3—5年的过渡期,然后再“彻底脱钩”,到3—5年后,原有学校可能会不复存在,一所公立学校就成了一所私立学校,原校长就成了董事长。
第三、挤垮了其它公立学校,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重点中小学在招生上本身就极具优势,因为有领导“官股”的注入,更是纵容、暗示和支持它们争夺生源,一些非重点中小学因生源不足、教师流失而濒临倒闭。
哪里有“官股”,哪里就有腐败!应该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一个清理“官股”的运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