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5让“山寨机”成了“鸡肋”

(2009-03-15 22:20:06)
标签:

山寨

鸡肋

失业潮

精英人士

强心剂

美国

杂谈

分类: 乐宁工作室

2009-3-15 周日

 

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2008年手机质量问题投诉依然是名列各项投诉之首,其中来自轰轰烈烈“山寨机”的投诉在一些地区居然是品牌手机的5倍以上。这个数字乍听起来让人吃惊,但其实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既然不具备正规的入网证,没有合法身份,又怎能期待其为用户提供优良到位的服务呢?!

其实“山寨机”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比如电池爆炸、辐射程度大等。但是,很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充斥着“侵权”性质且对人身安全存在危险的事物,自2008年声名鹊起之后,居然能一直存在下去而不被治理,甚至还不断地有人呼吁应该给“山寨机”转正。

说实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山寨机”真可谓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一种体现,它超强的模仿力一定程度上打动了不少求实惠而不苛求品牌的人士的心。我也曾经看到不少身边也算是社会的精英人士者对于“山寨机”的追崇,诧异之下也一直想要探个究竟,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山寨机”有如此魔力?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山寨机”的“繁荣”似乎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方已经有那么多的制造企业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而倒闭,随之带来的民工失业潮使得政府对于“山寨机”的态度不得不变得暧昧起来。这方面的原因不言而喻:如果“山寨机”被强制管制,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将流入失业大军。

但是,暂时让“山寨机”存在的缓兵之策并不能最终改变“山寨机”的命运,没有合法地位的“山寨机”在缺乏管理和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不断地显现出更多的后遗症,服务的不能保证和质量问题会像肿瘤一样困扰着“山寨机”的未来。那么,在经历了最初的风光之后,随着人们对其推崇和热情的丧失,“山寨机”的“鸡肋”角色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说到这个话题上也就为我们延伸出新的话题,即如何把“鸡肋”变成“鸡肉”或者干脆弃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尽快有个明确的态度,要么使其身份合法化,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管理的目的,要么干脆对其采用强制封死的措施,以减少问题手机对社会的危害。

何去何从,只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尽快给个说法,以达到净化消费环境的目的。而不要像小灵通那样,在没有合法外衣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存在10年,但却最终逃脱不掉被抛弃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的农历生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