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记者后台过电帐篷成都杂谈 |
分类: 乐宁工作室 |
到了灾区的感觉跟未到灾区的感觉真是不一样。未到灾区,虽然谈起地震也会色变,但那更多的是为因地震失去的死难者尤其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心痛。而一旦到了灾区,或者说到了离灾区近在咫尺的地方,所有的距离感如同被突然打破,人的精神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说起来成都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灾区,虽然从机场下来以后看到成都市的马路边上到处都搭着帐篷,随处可见的是抗震的鼓舞人心的标语,但街上行人的安然以及楼房的完整,感觉地震并未对成都人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而事实据说是在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有差不多一半的成都人离开了成都转赴其它地区避难,剩下的人很多也选择了晚上到路边临时帐篷里休息。
我们一行5人在接待方的安排下住进了拉萨大酒店,不知道酒店有啥来历,只是一下车就看到了门口悬挂的“衷心感谢中国移动来川抗震救灾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横幅,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移动前面来川指导工作的领导大概很多会住在这里。
下了飞机到酒店已是下午4点多了,由于惦记着中国移动的抗震救灾专题,我连行李都未打开就直接从背肩包里取出电脑忙活上网,然后与后台编辑联系修改不妥的地方,希望尽快安排专题上线。经过紧张忙碌的2个多小时,后台的修改工作基本结束,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还有待细化和分类,但可以安排上线了。这时候我也接到了同伴下楼集合吃晚饭的短信,于是匆匆下楼。不管怎么说,经过一个通宵的忙活,专题终于上线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做好灾区一线的报道工作了。
晚饭吃得气氛盎然。很多是老朋友相聚,是地震把本来就相识的广东、河南、四川等地的朋友再次聚到一起,大家餐桌上尽兴交谈,一些先来的同志开始跟我们这些新来人员讲灾区见闻,同行的两位女记者都被故事感动的哗哗地流泪。我因为跟人交谈没太注意听,但知道故事一定很感人,或者让人很伤感,心里面就开始茫然,不知道接下来的灾区之行会是怎样。组织人员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将会深赴灾区一线,先去都江堰,再去北川,还将去什么地方根据时间来定。一位朋友还颇有点唬人似的告诉我们3位女记者,明天下去要带口罩,因为重灾区埋在废墟里的尸体已开始腐烂,臭味拌着消毒水的味道,非常地不好闻。
说实在,来之前这些心理准备还是有的,而且在外拼打这么多年后,认为自己还是很勇敢坚强的。但结束晚餐回宾馆时,当想到我要一个人独住一个房间,一个人在可能发生余震的恐惧中度过,心里陡然开始不踏实起来,那一刻那种恐惧感像过电一样袭遍全身,以至于回房间后前几分钟我都大开着房门,为的是让自己心里踏实下来。然后是坐在桌前上网,不知道是幻觉,还是因为一宿没睡造成的晕眩,总觉得房子在动,感觉像是坐在了船上。正好老公的电话进来,听到我的描述就极力地用轻松的语言安慰我。闲聊一会儿,瞬间产生的恐惧感慢慢消失,又想起朋友描述灾区人民感受的调侃短信里“安心睡觉”的4个字,再想想灾区人民每天都在这样的可能发生余震的担忧里度过,心里也就慢慢释然了。
是呀,既然来了,就踏踏实实地不要多想了。不过不管怎么着,晚上睡觉还是要警醒的,并且一定是和衣而睡......
前一篇:为赴川准备,一夜无眠
后一篇:电信重组挑战行业监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