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频安全呼唤自主知识产权

(2006-02-06 15:12:10)
标签:

视频会议系统

自主知识产权

视频会议产品

分类: 早期博客
文/乐宁

Cww.net.cn 2004年12月2日 17:34 

    近日一家知名视频厂家的网站突然被黑,此事件的发生迅速在业界掀起了关于视频安全话题的激烈讨论。其实,有关视频安全的话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提,只是在呼唤视频安全的同时,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国内的视频厂商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情况下我国应用视频系统的大都是重点行业,如政府机构、军队、公检法、金融、电信、广播电视和大型企业等。在他们召开重要视频会议时,一旦安全方面出现问题,恶意的黑客完全可以利用存在的安全漏洞,对视频会议设备进行监视、录制甚至把受害者的内部会议进行公开广播,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损失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且还关乎国家机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专家指出,视频会议系统在操作系统、管理软件到传输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比如,目前仍有很多视频会议产品基于Windows、Linux等常见操作系统进行开发,这些操作系统本身的一些安全漏洞使得这些产品在安全性方面先天不足;又比如,在视频会议传输过程中,一旦传输数据被监听或是采用的网络传输介质(电缆、光缆)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安全性。另外,一些会议管理软件存在隐患,目前仍有许多视频会议产品使用80端口,这就使得非授权的用户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这一开放端口获得会议控制权。此后,攻击者甚至还可以生成一个简单的编程脚本从而让任何人都得以远程进入系统。
    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内外视频会议系统厂商纷纷把加强安全性作为技术突破的一个重点,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研发。比如,采用更为高级的加密算法、系统的安全保密机制、设立VPN虚拟通道等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方面高安全性(如加密)虽然能够抵挡一些“威胁数据包”的进入,但是对于每个数据包进行检查的机制,则导致了数据传输速度较慢,对于视频通信来说,就会带来较大的时延,画面传输就会不流畅。另一方面,许多民族厂商在底层上仍然采用了国际厂商的技术,其视频会议系统核心部分——H.323协议栈几乎都来自国外。这样,如果发现底层的漏洞,就要依赖于别人来补救,在安全上难免始终处于被动;同时,隐患和各种可能性也一直存在。
    我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正驶入一个发展的高速路,成为全球增长最快,也是潜力最大的市场。而如何在形势大好的同时,注重并根本解决好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石——安全问题,显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棘手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的行业用户的利益和安全,更和整个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能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息息相关。而如何免除我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安全之忧,首当其冲的问题显然是厂商们要转变思路,加大视频系统中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分,才是我国视频厂商及我们视频业发展的立足之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