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婚姻与家庭家庭急诊室姐妹争夺小三情感 |
我和丈夫离婚了。起因是一次醉酒晚归后,我发现了他脸上的口红印。
现在想起来,光凭一个口红印也说明不了什么,可当时,由于我不依不饶地训斥和盘问他,他抬手就是一巴掌。我被这记耳光打蒙了,随后坚决地吐出两个字:离婚!
之后,上小学的女儿判给了我。我每日守着女儿,骂着那个负心汉,心里怨恨着因为他的背叛,让我成为了弃妇,也让我们娘俩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几个月后,我被女儿的班主任叫到了学校。原来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其他同学都在热情地书写着父爱,只有女儿交了白卷。
只有我知道其中的原因。我领着女儿回家,一路上谁也没说话。看着弱小无助的女儿,我忍不住和她抱头痛哭。我第一次发现,对前夫,我原来不是仇恨,而是后悔当初离婚的冲动和草率。
刚刚大学毕业的妹妹看我们如此委屈,便主动提出要去说服姐夫复婚。
妹妹小我7岁,由于父亲早逝,从小到大,是母亲辛苦拉扯着我们俩长大。而作为家里的老大,我一直帮母亲分担家务。高中毕业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主动放弃了高考,把机会留给了妹妹。
多年来的姐妹情深,使得我放心地让妹妹前去游说前夫,并默默期待着妹妹带来的好消息。
妹妹果真去找了他。他现在已是公司的部门主管,言行得体,风度翩翩,俨然是一个成功男人的形象。
听着妹妹的汇报,以及她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说服前夫回头,我的心中对妹妹充满了感激,并期待着不久之后,前夫真的能回到我身边。
与此同时,我发现妹妹变了,每天哼着小曲,还学会了化妆,不断地买漂亮衣服,经常背着我发信息、打电话。
出于女人特有的敏感,有一次趁妹妹不在,我悄悄查看了她的手机。就是这一次的意外发现,将我的心彻底粉碎。
在短消息中,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是前夫的。他说:亲爱的,明天有时间吗?想你,还是老地方,不见不散!
我感到浑身冰冷,心如刀绞。与一年前的“口红事件”所不同的是,这条信息让我感到绝望,绝望之余,是愤怒。我的亲妹妹,表面口口声声说要帮我复婚,背地里却居心叵测,想抢走我的老公,破坏我的家庭!
这种掠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小到大,妹妹就喜欢和我争,不管是什么东西,比如一条花裙子、一袋饼干,甚至是亲戚朋友的赞美⋯⋯只要是我得到了,她就会又哭又闹、不顾一切地得到。为了尽到姐姐的责任,也为了不让妈妈为难,我总是尽量让着她。过去20多年来,我已经把所有喜欢的东西都让给了她,可她呢,不仅没帮我,还要抢走我的家庭。
我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一起,更不能让我的女儿叫她的爸爸为姨夫,这像什么话!于是,我大发雷霆质问妹妹,并向这世上唯一的靠山—母亲,哭诉了这一切。我甚至恶狠狠地说:“她要是不还我老公的话,那么,在这个家里,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年迈的母亲哭着向妹妹发难,并以断绝母女关系相威胁。
可妹妹却说:“你们已经离婚了,我有权与姐夫相爱,而且我们已经发生了性关系。”看我气得不行,她还故作伤感地说:“我怎么就爱上姐夫了呢?他要不是我的姐夫该有多好,没有孩子该有多好。命运对我如此不公,难道我第一次付出真爱,注定要‘流产’吗?”
临走时,我抛下一句:“你可以让我死心,但以后咱们谁也别想好过!”
难道为了这个男人,我们姐妹俩真的要恩断义绝吗?我到底该怎么办?
【专家诊断】
游涵(高级心理咨询师)
保护家庭
姐妹争父
通过进一步交流得知,过去姐夫就特别关心这个小妹,妹妹感到姐夫就像父兄一样,可姐姐和姐夫离婚了,就好像父亲又要走了。所以,妹妹一心想留住姐夫,就像她当年千方百计地留住父亲。
姐姐从小也缺少父爱,但作为家中老大,她更能体会母亲的孤独与不易,于是尽全力帮助母亲分担,并替代父亲的角色。一个女孩子,为了家人而不得不牺牲自己,并形成了一种不服输的强势性格。现实不允许她表现出依赖与软弱,为了撑起这个家,她必须像一个大人一样保护妹妹和母亲。
女儿更是姐姐的命根子,因此,当她看到老公脸上的口红印时,那个“保护家庭”的经验也会自然地导致她向前夫发难。但即使不再原谅前夫,却仍怕女儿失去父爱,出于对家庭的恐惧,才导致了不可理喻的谩骂。
可妹妹说,姐姐的管束有时候会让她感到窒息,与她根本无法交流。比如上高中时,有男生追求自己,姐姐知道后狠狠地臭骂了她一顿,妹妹当时感到十分委屈,她说,就连妈妈也没这样说过自己。
这正说明姐姐在付出的同时,角色有些混乱。如果是姐妹间正常的交流,妹妹应该可以接受,然而,家庭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姐姐不得不以父亲或一个大人的角色去粗暴、简单地“爱”妹妹,妹妹当然感觉到压力。
听完上述分析,姐姐点头,“我承认这一点,可女儿怎么办?她就注定没有父亲了吗?”
“我很理解,你特别怕女儿成为第二个你,可她并没有失去父亲呀。”咨询师说,“离婚是你们夫妻二人的事,不该让孩子卷入,分手并不意味着失去父爱。”
姐姐捂住脸抽泣:“就是这样,我怕极了!”
妹妹看着姐姐,“姐,什么都别说了,我放弃姐夫。不,是我明白了,我的确是在寻求父爱,并不是在找爱人,可我们不该再让刚上小学的芳芳失去父爱,再遭我们的罪。”
姐妹俩终于抱在一起。
逃避责任
缘于童年的力不从心
在姐妹和好之际,我们似乎还忽略了一个人,对,是姐夫。据了解,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冷战的家庭中,母子相依为命,但他毕竟是一个孩子,根本无力承担大人(妈妈)的焦虑,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大人的心态,所以导致了他的力不从心,延伸至夫妻关系中,就会形成自卑感。为了掩饰自卑,就会逃避家庭责任,并以另一个女人来证明:我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男人。
这似乎难以理解,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男孩子成天感受母亲的焦虑时,会自然地去分担与承受。这种角色本该是父亲的,可当儿子代替了父亲时,就会产生双重经验:爱妈妈的儿子,以及担不起责任的男孩儿。
这种自相矛盾是在原生家庭与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处理,他也许一生将困扰于两性之间,纠缠于姐妹关系就是一种证明。
以此奉劝那些正处于冷战中的夫妻们,不要让孩子卷入你们的矛盾,坐下来,打开心扉,在反省的同时接纳对方的脆弱与负面,不要再固执己见,不要再为了维护面子而无意中破坏自己精心构筑的美好家园。否则,孩子的将来就是今天的报应。(文/游涵。本文出自《婚姻与家庭》杂志2011年2月上半月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婚姻与家庭网:http://www.mf-china.com.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