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遭遇家庭暴力,她为何“甘之如饴”

(2009-08-03 10:20:56)
标签:

情感

婚姻与家庭

婚恋诊所

夫妻

两性

热线

心理

遭遇家庭暴力,她为何“甘之如饴”

孽缘:一段刀光剑影的婚姻

 

夏夜,郭晋昌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喝了点小酒,原本很放松的他却被妻子接连不断的电话搅得有点心烦。妻子戴芬固执地追问他什么时候回家,这让郭晋昌觉得自己被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了,于是他在电话里吼了几句之后,便把手机铃声调成了静音。

 

酒终人散,郭晋昌哼着小曲往家走,却在开门的时候发现门被反锁了。他轻轻地敲了敲门,叫了几声妻子,再侧耳细听,听到妻子在屋内走动的声音,却迟迟不来开门。借着酒劲,他不禁怒火升腾,开始在外面又踢又踹,而同时,妻子戴芬也在屋内骂起来。

 

渐渐地,两人从互相指责发展到互相刺伤、侮辱,积压在夫妻间的问题似乎终于找到一个出口!

闻声赶来的邻居好不容易将两人劝住,让郭晋昌进了家门,却没想到同处一室反而给夫妻俩的冲突一个升级的机会。

面对丈夫的沉默,戴芬一如既往地开始唠叨:“咱这是家还是旅馆啊?你想来来,想走走,怎么就那么自由啊!那二两猫尿就能馋死你,一群狐朋狗友整天没个正形,在马路牙子上晃荡着,你让别人怎么说你!”

 

当这样的唠叨到达临界点,真正的冲突爆发了!

 

厮打的结果是戴芬又一次被送进了医院,郭晋昌在住院处楼下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凉椅上坐了下来,近5年的婚姻生活在他脑海中一幕幕闪过:短暂的甜蜜之后,竟然是数也数不过来的全武行。他不禁自问:婚姻为何总是充满了刀光剑影?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对妻子言行的愤怒以及事后无限的悔恨,不断交替冲击着郭晋昌的内心。

 

这时一个医生无意间的建议触动了他:“像你们这么三天两头打打闹闹肯定是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医生解决一下,就不要老给我们送医药费了!”

就这样,我见到了郭晋昌。

 

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任谁也不会把他和暴力丈夫联系在一起,典型南方男人的他白净斯文、说话慢条斯理。

坐定之后,他缓缓给我讲述了他们的婚姻生活。

 

同是做服装生意,他和戴芬在偶然的接触中相识,当时戴芬的快言快语和无微不至感动了这个独自在北方打拼的男人,不久之后他们就结婚了。婚后一方面觉得一家人还分两个店比较繁琐,另一方面由于戴芬比较“直”的性格,生意一直不怎么样,因此,他们就把生意来了个二合一。

 

然而,没想到问题也随之而来。“她做事说话都太生硬,有时候过度讲规则、不知通融,很容易跟顾客或者生意伙伴发生冲突。而且,她是认死理不回头的性子,很多事我费尽了心思都无法挽回。两个店合并之后,连我自己的生意都受了影响,因为这些,我们不断争吵。而她有事没事就在我耳边唠叨,我的忍耐不断受到挑战。”

 

“那你们第一次动手是在什么情况下呢?”心理学一向重视源头事件,很多行为模式都是受第一次影响。

我发现当我提到这个话题时,郭晋昌不自觉地用右手握住了左手,这是典型的调动理智控制情绪的动作,因此,我知道这一下点到“穴位”上了。

等了一会儿,郭晋昌深吸一口气:“我以为我再也不会提起这件事。”

 

遭遇家庭暴力,她为何“甘之如饴”

 

父亲的棍棒:给他埋下暴力的种子

 

两人的第一次冲突发生的非常突然:在一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争执中,戴芬无意间指着丈夫的鼻子,厌恶地骂“蠢货”!没想到,这两个字仿佛一下子触动了郭晋昌心中的按钮,原本斯文有礼的男人一下子暴怒起来,挥手将妻子扇倒在床上。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我真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什么,等我回过神来,戴芬已经遍体鳞伤,而我还掐着她的脖子不断地重复‘还说不说了,还说不说了?’”

 

这一段回忆无疑是痛苦的。然而,不论其间郭晋昌用沉默拒绝我的追问,还是跳起来冲到咨询室门口来抗衡我,我都清楚我必须坚持。我的固执逐渐引发了他内心关于权威形象的深层情感,他突然冲我暴喝一声:“我不是,你才是!”

 

我知道这是移情带来的最佳治疗时机,我一定引发了郭晋昌内心最原始的创伤情景,使得他喊出了明显不符合当下现实的话语,即心理台词。

 

于是,我刻意保持着权威感,平缓地问他:“你不是什么?”

而他犹如一头困兽,在咨询室门边反复犹豫,我又追问了一句,他突然抱着头蹲在地上:“我不想说!我不想说!”

 

“你还要压抑自己多久?”

在我的引导下,郭晋昌终于讲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从小郭晋昌的父亲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愤怒的父亲每次在教训儿子的时候都不断责骂儿子“蠢货”,因此这两个字成了郭晋昌心中最深刻的伤痕,暴力成了他心中最否定的行为。

 

“我的心中一直充满了矛盾:既仇恨暴力,却又忍不住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既依赖暴力,心中又要面对停不了的自责。我真是太痛苦了!每次伤害了妻子,我都真心地向她悔过,可是,一旦争吵起来,我们又会重复旧伤害。”

 

“你这是因为无力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自弃想法,虽然可以理解,但没有实施的必要。暴力让你痛苦,但也让你学会了用暴力来应对问题,这就是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

 

遭遇家庭暴力,她为何“甘之如饴”

 

爱的自卑:使她沉浸在摸底线游戏中

 

和郭晋昌的咨询无疑深刻地触动了他封闭多年的内心,而这种内省式的认知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改变了郭晋昌对待妻子的态度和方式,这为将戴芬带进咨询室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半个月后,戴芬出院的第三天,我见到了她。

 

这是一个瘦小的女性,习惯性的带一点驼背。简短的交谈之后我便发现,和戴芬谈话是让人感到吃力的。无论我们之间进行什么话题,她总给我一种游离感,常常是我已经说过三句话了,她才仿佛突然醒过神来问一句“什么”。而且,当我询问她的某些看法、意见时,她通常都会给我模棱两可的答案,她的话里最常出现的是“也许、有可能、大概”这样不确定的词汇。

 

为了弄清楚造成她精神游离的原因,我请她画一幅“心灵家园”投射绘画。

我们出现了下面的对话:“啊?我不会画画。”

“没关系,你随意画几笔就可以。”

“能行吗?我没有学过画画,不好画的。”

“放心吧,这不是考你的绘画水平,而是用来探讨我们心理状态的途径。”

“我不会画,画不好,画不出来!”

“不用担心,要不你先在那张纸上随意画几笔试试。”

“这样也行,画不好别笑话我。”

“不会的,咱俩都不是画家,能画明白就行。”

“啊?要画明白啊!这我可不敢保证。”

……

 

就这样我们沟通了15分钟,坦诚地说,我心中多次涌起不耐烦,到最后几乎要演变成愤怒,我间接地体会到了郭晋昌口中描述的“忍无可忍”。

当她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画完后,我把速记下来的对话给她看,她咧着嘴角笑了一下:“我挺容易这样的。我这个人笨,好多事都做不好,怕丢人现眼。”

 

“周围人怎么对待你这个特点的?”

戴芬脸上的表情起了变化:“很少有人能忍受我吧,反正大家都不耐烦我。”

“你丈夫也是这样?”

 

她摇摇头:“他其实对我很好,他性子慢,算是很能容忍我的。不过,他这个人也是缺点一大堆,怎么说也不改,我们之间只有不停地争吵。”

 

“吵过、打过之后呢?”

“每次他都后悔,给我道歉、安慰我,还保证下次再也不了。不过,下次还是照样。”

“他总是这样,你有没有想过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凑合过呗。”

“离婚呢?”

显然,戴芬脸上诧异的表情已经告诉了我答案:她从没这么想过。

 

“为什么?”我继续问。

戴芬沉默了很久,她拒绝回答,或者说她实在无力面对心中的答案:“他已经是这个世界上能够最大限度接纳我的人。”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爱你?”虽然知道很艰难,我却必须追问。

 

戴芬缓缓摇着头:“别人为什么爱我呢?我并不值得爱。”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在她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真理”:我不好,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然而,被爱是人五大基本心理需求之一,戴芬也不例外,这样就在她的心中形成了一对解不开的矛盾:一方面,她渴望被爱,另一方面,她又怀疑所有的爱。为了消除矛盾,戴芬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糟糕的行为模式:摸底线游戏。

 

她经常会做出让人无法忍受的行为,即不断地去摸她渴望来爱她的人的底线,而他人的“打、骂”恰恰成为让她安心的证据,“这个人还愿意管教我,就证明他并没有抛弃我。”

就是这样,爱的自卑让她沉溺在“摸底线游戏”中,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遭遇家庭暴力,她为何“甘之如饴”

修复爱心,终止暴力循环

 

由于戴芬爱的自卑是在青春期大量外界的负性评价下形成的,我先要求她把所有令自己不舒服的负性评价都列出来。随后,我希望通过家庭咨询帮助他们跨越心理障碍,重新修复爱心。

 

我把戴芬的自卑列表交给郭晋昌,要求他把自己眼中、心中的戴芬实况续写在后面,重新构建戴芬的自信。

下面略摘一段:

1.个子太矮。

郭晋昌:我和戴芬身高相差11厘米,据说这是夫妻间的最佳比例。

2.皮肤太黑。

郭晋昌:我们俩常年跑外,皮肤黑是工作辛苦的证明,反正黑黑一对,挺好。

3.做事犹豫不决。

郭晋昌:这也没关系,家里有一个做决断的就行,戴芬思维缜密,正好做参谋。

4.爱唠叨。

郭晋昌:戴芬的唠叨绝大部分都围绕我,其实,也说明了她的心中有我。

5.总是容易惹怒别人。

郭晋昌:这倒是问题,我愿意陪着你慢慢改变。

 

当戴芬的焦虑和不安被丈夫的话语一点点消除之后,她整个人都变得平和、安详起来。这时,我针对郭晋昌的暴力冲动问题,为他们夫妻设置了一个心理按钮。一旦任何一方感受到事态发展接近临界值,就需要启动按钮,然后双方必须立刻停止、彼此分开冷静,通过平和的沟通尝试解决。慢慢地,郭晋昌的暴力行为模式就会在不断打破惯例的过程中得到修改。

 

10分钟后,他们达成了共识:一旦接近危险,只要一方说出“西街花园”,两人就必须暂停。“西街花园”是他们相识的地方,很自然会唤起彼此的爱心,作为心理按钮词汇很合适。

 

一个月后,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效果回访,两人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平和生活,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又让他们重新开始了积极的奋斗。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婚姻与家庭网:www.mf-china.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