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本刊策划 |
婚礼止步于“租来的新房”
大学同学一个个都结了婚,我和女友亦诗商量:“过个一年半载,我们也把婚事办了吧。”亦诗没有表示异议。
房子是结婚的第一大硬件。我们开始“紧缩银根”,攒钱准备买房。亦诗不泡酒吧了,不逛高档商场了,连化妆品都降低了好几个档次。准岳母得知她这样节俭是为了攒钱买房,非常不解:“你这是何苦?买房子是男方的事。”
几天后,我去亦诗家玩,准岳母开门见山地说:“还没结婚我女儿就过得这么苦,你父母难道连一套新房都不给你们准备?”我坦诚地告诉她,我父母都在工厂上班,买不起房子。准岳母不高兴:“儿子结婚,父母准备房子,这是中国的传统,家里再困难也得想办法。”
我把准岳母的意思转告给父母,父母非常为难,他们工资加起来才2000多块钱,北京房价那么高,确实无能为力啊!父母主动给亦诗的母亲打电话,希望能先把我们的婚事办了,房子以后慢慢买。可准岳母态度非常强硬:“谁家没有个难处?我可不想女儿一嫁过去就受苦,孩子结婚连套房子都没有,说出去脸上无光!”
令我们着急的是,亦诗怀孕了,她母亲非常生气,要她把孩子做掉。
亦诗身体的变化让她母亲心急如焚,她亲自出马来我们家讨要新房。我家在郊区,住的是一套陈旧的老式两居室。我父母不好意思地对亦诗母亲说:“城里的商品房少说也要六七千一平方米,我们哪买得起?要不我们搬出去租房子住,把这套房子装修后给孩子们做婚房?”准岳母坚决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父母说:“看能不能买套经济适用房。”不久,一个小区的经济适用房放号,父母带着面包、白开水和棉被,在寒风中排了一夜的队,终于拿到了号。准岳母知道后非常高兴:“早这样做不就对了?等一拿到新房钥匙,我们就把婚礼办了。”
半个月后,父母拿号去买房,还没有轮到他们,房子就已经卖光了。准岳母非常生气:“看来孩子们的婚事一时半会儿是办不了了。” 亦诗哀求母亲:“妈,您就别逼他们家了,许多人没有房子,不是也结婚了吗?”“好多外地人在北京结婚都买了房子,我看他们家是抠得要命,不想出钱买房子!”在母亲的软硬兼施下,亦诗无奈地去医院做掉了孩子。
因为房子,我和亦诗开始摩擦不断:“你妈也太势利了!”尽管知道母亲做得有些过分,但我这样数落她母亲,亦诗心里很不舒服,没好气地回敬我:“要是你家买了房子,哪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思来想去,我决定租房结婚。父母觉得这是个办法。
我在西三环一个新建的小区里租了一套两居室的精装修房子,然后对亦诗和她母亲撒谎,说这房子是我父母借钱买的。亦诗和母亲非常高兴:“房子是你们买的,家具家电我们来添置。”母女俩把一件件电器和家具往新房里搬。我和亦诗也在这时领了结婚证,并向亲朋好友发请帖,准备结婚。
一天,亦诗和母亲把新添置的微波炉送到新房里面来,恰巧物业的人来查水表,问她们:“你们是租房子的吧?要去物业办公室登记。” 亦诗和母亲一下子蒙了:“这房子不是买的吗?”
谎言已经被戳穿,我只得老老实实地交代了租房结婚的事。亦诗和母亲气得浑身发抖:“你们都是骗子,想租房骗婚,门都没有!”
晚上,亦诗的母亲在电话里向我父母摊牌:“没想到你们会想出这种招数来骗我们,我告诉你们,这婚不结了!”第二天,她带人把新房里的家具和电器全部搬走了。
眼看就要举行的婚礼被搁浅了,亦诗的母亲要求她与我分手。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了,怎么能说断就断?而且,请帖都已经发出去了,该如何收场?结婚是大喜事,本应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如今却闹到了这种境地,怪谁呢?
(责任编辑/阿木)
点评:
虽然早已进入现代生活,但是在婚姻方面还有许多人秉承着一些传统观念,“娶媳妇、嫁闺女”,在人们的心理上仍旧维持着这样的感觉,因为继承父亲的姓氏还是现实。既然如此,“娶”和“嫁”原来就具有的讨价还价的含义也就仍存在,即使不在经济上真的做什么计较,心理上女方母亲也还是觉得把女儿送了出去,所以在心理上的问题可能比经济上的问题要大得多,母亲会不由自主地用经济的限制或付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留恋,于是造成矛盾。
在这个问题上,关键人物是女主角。女主角应该帮着男方及其家庭理解自己母亲那种“舍不得女儿”的感受,而不是“嫌贫爱富”。而男方如果能真正理解女方母亲的心理,投其所好,告之老人,自己是多么地珍爱她的女儿。那么当女方母亲在情感上得到了理解,她的尖锐对立态度也会得到缓解,就会共同寻求一种可能性来满足自己的心愿。
但是,男方没有抓住“要害”,只是一味顺从、妥协,甚至采取欺骗的方式,让女方母亲感到落差太大,于是采取了极端的处理方式。做儿女的实际上是在承担将两个家庭连接起来的重任。如果连接得好,会为未来生活提供良好的原生家庭资源;如果连接不好,则可能会对你的婚姻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