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冬妮
生龙活虎的人不会感受生命终结的抑郁,享受四季的人不愿触碰死亡的话题。当我们能够自由地呼吸着大地赠与我们的氧气时,我们享受着美味佳肴、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我们相拥、我们亲吻、我们欢笑。所有的感官都记忆下美妙的感觉,我们意识到了吗?这是生送给我们的礼物。
拥有这样礼物的人不愿想到生的影子——死亡。所以,人间无数的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出生教育、成长教育、技能教育……但是,我们找不到死亡教育。
这是一个大众不愿提及的教育,因为死亡与痛苦连接,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个禁忌;但是,有谁能逃脱这生命最终的馈赠?也没有人能拒绝亲人的离去。
在盛如夏花的年龄里,李苏遭遇癌症。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那一天,她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活法儿。因为生命不再漫长,她要飘扬起手中的粉红丝带,告诉每一个生命,在跑到终点的前一秒钟,你都可以像焰火一样,释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李苏一样顿悟死的哲学。当晓雯的父亲在她童年时逝去之后,她被淹没在死亡的黑暗中无法自拔。没有人告诉她如何接受死亡,如何面对生命。恐惧至今埋藏在心底,已经成人的她如今仍然无法面对生命的阳光和爱情的欢笑。
没有触碰死亡的人不会懂得生的意义。面对步入终点的家人,我们如何人性地、平静地送他们走向远方?在《轻轻地,我们送她上路》中,在花瓣飘落的那个瞬间,我们看到的才是真正美丽的死亡启蒙。
有些知识我们至今不大了解,《给亲人怎样的临终关怀》告诉了我们生命终结时的秘密。其实,破解身体奥秘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我们如何能做到爱人爱到最深处。那不是金钱所能代替的,也不是哭喊所能表达的。喧闹的告别和豪华的墓地是秀给别人看的,而我们需要做的也许仅仅是内心的怀念和默默的远送。
忌讳死亡,已成生活中的死结,想解开它很难很难。但是,死与生一样每天都在发生着。为了那些要离去的人走得平静、为了那些留下的人活得安宁、为了那些已经临近终点的病患者平和地接受生命最后的馈赠,死亡启蒙已成必需。
假如,有一天,你或你的亲人就要离去,不必过于哀痛,把它看作一次绿野仙踪似的童话启程,那么,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